著名京剧大师,一生与3个女人纠缠,去世后国家为他举行国葬

近日,导演选角真人秀《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屡上热搜,即便是有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都能收获一大波的流量。

演员们同台竞技,能被拿出来的, 大多是一些很经典的电视电影片段,其中就有陈凯歌导演的人物传记性电影《梅兰芳》。

温峥嵘饰演的福芝芳和黄梦莹扮演的孟小冬,演的非常出色,直接把我们带入了梅兰芳本人跟这两个女人,以及他的一生的故事里。

台词中,用一句话,对梅兰芳的一生,做了最准确的概括:他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他是属于座儿的。

座儿,也就是观众的意思。

作为一名国宝级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生,可不就是属于观众的嘛,也正因为他的成就,梅兰芳去世后,国家才会在天安门为他降半旗致哀,为他举行国葬。

且不论他的事业,只看他的情感,也同样为人津津乐道。

他的一生,横跨3个时代,与3个女人纠缠不清,但其实,他三个女人都辜负了。

01、原配王明华

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的10月,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巧玲的家里,终于迎来了梅家唯一男丁的出生。

他叫梅兰芳,字畹华,自小便担负着梅家两房香火继承的希望,被家人寄予了无限的期待。

这时候,谁都不知道,他未来将是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

生在梨园世家,梅兰芳耳濡目染,京剧天赋早早就显露了出来,他不缺向大师取经的机会,缺的,只是自己一鸣惊人的机会。

9岁那年,便拜“同光十三绝”名旦时小福的弟子吴菱仙为师,学青衣。

前前后后,他在吴菱仙这里,学了数十出的戏。

有句话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梅兰芳是个天才型的表演艺术创作者,小小年纪学习的那些传统京剧,并不能满足他对京剧的艺术追求,他对京剧艺术的创新,是后面梅派京剧艺术传世的关键。

当然,这是后话。

只不过,在梅兰芳渐渐地在京剧舞台崭露头角的时候,有三个女孩,也在努力缩短跟他的距离。

这里面,就有梅兰芳的第一任妻子,王明华。

王明华的父亲也是青衣出身,家族里有京剧艺术氛围的环绕,她也从小练习京剧,算是跟梅兰芳志同道合。

19岁那年,17岁的梅兰芳已经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此时,有人为他作保,王明华的父亲对梅兰芳也是赞誉有加,于是同意了梅兰芳跟迎娶王明华的决定。

1910年,梅兰芳和王明华成婚。

婚后,王明华退出京剧舞台,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

不久后,梅兰芳迎来了他的喉咙变声期,他的表演事业一度停滞。

除了和妻子养养鸽子,前途一片迷茫,他像是被困住了的囚鸟,找不到飞翔的路。

好在,夫妻两生活的和谐美满,减轻了他内心深处的许多苦楚,也陪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而茫然的日子。

重回舞台后,王明华事无巨细的照料,让梅兰芳全身心地放在了京剧事业上。

他的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梅兰芳在戏剧上的创新,也得益于王明华的许多帮助。

比如,梅兰芳在戏剧服装,道具,化妆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和创新,甚至,他从绘画中,研习传统书画跟戏剧相结合的东西,并将它们运用到戏剧里面去。

王明华是传统旧式的女人,聪明,内敛,以夫为尊的家庭至上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

为了照顾好丈夫的生活,她不惜跟着他走南闯北,默默地在舞台后方给予梅兰芳全方位的支持。

甚至会用她特有的细腻心思,为梅兰芳改进化妆,设计发型,改良服装,为梅兰芳打点上上下下的事务。

俨然就是今日的“明星经纪人”。

婚后的第二年,王明华为梅兰芳生下长子大永,之后生下长女五十。

只不过,接连的怀孕生子,让王明华意识到,生儿育女的时候,是无法追随丈夫左右,事事为丈夫设想安排周全的。

为此,她做了一个大约让她后悔终身的举动——绝育手术。

是的,在那个人人都拼命生孩子传宗接代的时代,她为了追随丈夫,不顾阻拦地去做了绝育手术。

杜绝了以后再怀孕的机会,也等于在无形中,让出了自己的丈夫。

原本,梅兰芳事业蒸蒸日上,王明华家庭和丈夫的事业兼顾的也很好,一家四口本该和和美美的。

梅兰芳对这两个孩子,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爱,下了舞台,他最喜欢的,就是逗逗自己的两个孩子。

可好景不长,一场麻疹病,同时带走了他的两个孩子。

梅家瞬间陷入了愁云惨雾中,一边是孩子的早逝,一边是梅家香火无人继承的难堪。

虽然有人劝说王明华过继自己哥哥的孩子,但梅兰芳坚持自己还年轻,可以自己生。

无奈,王明华只好成全丈夫的想法,开始为他物色人选。

梅兰芳的小师妹福芝芳机缘巧合之下,就这么入了王明华和梅兰芳的眼。

02、平妻福芝芳

在当时人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里,唱戏是下九流的工作,戏子,更是低等。

即便已经是民国,即便梅兰芳已经名扬国内,但有着贵族血统的福芝芳,仍旧有“谈判”的底气。

出生于1905年的福芝芳是清末落魄贵族的外孙女,从小长在一个北京大杂院里。

她的母亲为人豪爽,乐于助人,被称为福大姑,一直以削制牙签这样的小手工艺过活。

两母子虽说生活贫困,但胜在人缘好。

尤其是这个大杂院人杰地灵,出了不少人物,包括京剧名角果湘林(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岳父)一家……

这些人的存在,无疑为这个大院,带来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因为家贫,她早早地学唱曲艺,多以八角鼓为生,后来在小伙伴的建议下,改学京戏。

她有一个京剧大师级的邻居,正是梅兰芳9岁时拜的师傅,吴菱仙。

十四五岁的时候,福芝芳拜师吴菱仙,之后开始逐渐走上表演舞台献艺。

可以说,福芝芳误打误撞,成了梅兰芳的小师妹。

福芝芳从小就聪慧,正值豆蔻年华,长得也有些珠圆玉润,整个人看着灵动而又有福气,十分讨喜。

机缘巧合,又有吴菱仙这一层身份在,梅兰芳跟福芝芳的邂逅,像是命定的安排一样。

加之福芝芳家世简单,只有一个老母亲,很快就入了王明华和梅兰芳的眼。

当然,作为拥有“贵族”血统的福芝芳,她和她的母亲,仍有一些贵族的傲骨。

嫁入梅家之前,福芝芳的母亲福大姑表明,她的女儿不会嫁给人家做小老婆,必须是平妻的身份,同时梅兰芳还得担负起给她养老的责任。

王明华大度,因为自己不能再生育,又痛失两个孩子,终日缠绵病榻,不愿再拖累梅兰芳,只好委曲求全,同意了这些要求。

1921年,梅兰芳以兼祧两房的规矩,将福芝芳娶进门,从此过起了“三人行”的夫妻生活。

福芝芳学艺,本身是为了生活,有了梅兰芳夫人的名头,有了一个已经名扬世界的丈夫,她也就安心地回归到后院之中。

安心做起了少奶奶的小日子。

当然,她自己也很努力地看书学习,努力成长。

她是陪伴梅兰芳最久的一个女人,也许感情最深,但却不是梅兰芳心头上的那颗朱砂痣。

嫁给梅兰芳的那些年里,她兢兢业业地为他操持宅院,照顾老小,前前后后为梅兰芳生下了9个孩子。

更神奇的是,福芝芳跟梅兰芳原配王明华之间,情同姐妹,互敬互爱,全然没有电视上的那种后宅妇人争宠的景象。

王明华去世前,一个人退避天津养病。

去世后,是福芝芳让管家带着她的三岁儿子,迎回了王明华的灵柩,安葬在了北京万花山私人墓地里。

可以说,是福芝芳为梅兰芳扫清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日子太顺遂了,以至于梅兰芳开始对生活有了些许“冒险”和“追求”。

就这样,被誉为“冬皇”的上海梨园才女孟小冬,闯进了他的世界。

03、白月光孟小冬

梅兰芳跟孟小冬这一段,是真真正正的才子佳人典型。

梅兰芳演青衣,以男子之身,演女子;

孟小冬是生角,以女子之身,演男子;

乾旦坤生,颠倒阴阳,两人选的路都像是“约好”的。

孟小冬出身于上海的梨园世家,祖父,父亲叔伯,全都是京剧演员,尤其是祖父,文武双全,武戏上更有不少“绝活”。

这样的先天优势,使得她幼时便开始耳濡目染地爱上了戏剧这一行。

梅兰芳九岁拜师吴菱仙,孟小冬也是九岁拜师她的姑父仇月祥。

事实上,孟小冬一路走来,大约要比梅兰芳顺遂多了。

年仅14岁,她就已经跟许多京剧大咖同台,甚至得到了“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的美誉。

只不过,那时候,北京有比上海更多更好的发展和学习机会,孟小冬也不愿一直困守在上海里。

她倾慕京剧老生余叔岩的“余派”唱法,一心想拜余叔岩为师。

1925年,18岁的孟小冬一路北上,落地北京。

初到北京,就跟当时红极一时的琴雪芳合作,在京圈算是一炮而红。

此后,她开始在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一些坤班活跃,频繁演出,深受舆论的赞扬。

1928年,由沙大风主办的天津《商报》副刊开辟了一个“孟话”的专栏,以撰写孟小冬的演艺和生活起居的文章为主。

沙大风开始在专栏中称呼孟小冬为“冬皇帝”,甚至,有人为她写打油诗:沙君孟话是佳篇,游艺场中景物鲜。万岁吾皇真善祷,大风吹起小冬天。

由此可见,孟小冬当年在北京乃至国内的京剧圈子,影响之深。

梅兰芳和孟小冬之间,一个是旦角之王,一个是须生之皇,两个人的相识相恋,像是最好的安排。

有心人安排他们同台演唱,合作多了,接触也就多了。

此时的孟小冬,正值青春,明艳动人,而梅兰芳则正值壮年,事业有成,两人志趣相投,都爱这一门艺术,渐渐地也就走到了一起。

只可惜,家有悍妻福芝芳,梅兰芳连带孟小冬回梅家的胆子都没有。

只好在外面另辟宅院,安置孟小冬。

但这安生的日子,却并没有两个人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他们成婚不到一年,一声枪响,打破了两人的平静。

孟小冬的爱慕者,闯入梅兰芳为孟小冬买的宅院,误杀了梅兰芳的友人。

随后,血案,舆论,绯闻,各种不好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骄傲的孟小冬受这打击,一度皈依佛门,甚至有意避开梅兰芳。

原本的神仙眷侣,如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1931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前去吊唁,却被福芝芳拦在了门外。

本该为她说话的梅兰芳,此时仅落下一句:“你先回去吧”

一句话,彻底寒了孟小冬的心。

即便后来梅兰芳冒着大雨在孟小冬的住处等了一夜,孟小冬都没有再心软,两人正式分道扬镳。

1933年,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续三天登载了“孟小冬紧要启事”:…… 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这样的一则声明,算是孟小冬对这些年跟梅兰芳之间的纠缠离合,做了直接的阐明和宣告。

自此,梨园冬皇和旦角之王,不复相见。

一年后,孟小冬复出,重回舞台,4年后,得尝所愿,拜师余叔岩,之后,孟小冬跟杜月笙走到了一起。

梅兰芳的一生,经历过太多的辉煌,革新了太多京剧上的窠臼,只不过,在感情这件事上,他所付出的心力终究是太少了。

就连伴随他最久的福芝芳在弥留之际,都还说:梅先生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

也难怪,电影《梅兰芳》里,会有“他是属于座儿的”这样一句台词了。

女人,家庭,在他的京剧艺术面前,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以至于,他像一座山,而他的三个女人,却如一棵小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869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716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223评论 0 35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47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089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39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516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410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920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52评论 3 3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79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68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522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70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86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87评论 3 37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62评论 2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