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妈妈学点医】跟大家科普了一下脾虚的相关健康知识。今天,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常见情况,来了解一下脾胃好不好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特别对于婴幼儿来说,孩子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很多情况下生病了也无法表达出来,妈妈们一般通过孩子的外在明显反应,来判断孩子身体是否舒服,有两个很明显的地方,一是哭泣,而是大便。
大便是脾胃情况的最佳反映,通常来说,大便可以很好地反应人体消化吸收代谢食物的情况,它是人体消化系统正常工作的一个反映!因此可以说:脾胃功能很大程度决定了大便的状态!
比如,对于成人来说,大便黏,或者稀软不成型,解完后不容易擦干净,并且总有种没有解完的感觉。一般经常熬夜、爱吃冷饮食物、经常吃宵夜和过度吹空调的人,体内都会有湿气,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症状较轻的话,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良来解决。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大便的频率、颜色、形态、质感、气味、拉大便时候的舒适度来判别孩子的脾胃功能情况呢?
脾胃异常的情况表现为:稀的、干的、黏的、臭的、有不消化物的、蛋花状的、羊屎状的、乳糜状的、好拉的、不好拉的……与平时正常状态不一致,这时候我们就要警惕了。
你家孩子是否有这些现状出现?
下面,妈妈学点医,
根据便便形态,来了解一下对应的健康情况!
1.婴幼儿正常便便
母乳中乳清蛋白的含量比较高,因此孩子的大便呈金黄色、很稀,没有味道。正常的大便以长条香蕉状软边为佳。太粗,太硬,羊屎状、有裂纹、稀软不成型、水状、蛋花状都是不对的。
2.便便形状
幼儿婴幼儿以乳食为主食,所以如果大便偏稀软不成型,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的。
泡沫状便便:深棕色水样便,有酸臭味。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妈妈要少吃甜食、少吃淀粉类食物,多喝水,减少乳糖含量。
豆腐渣样大便:是霉菌感染的肠炎,需要治疗。
蛋花汤样:是病毒、细菌肠道感染,需要到医院检查
硬便便:是水分或纤维素摄入不足引起的,妈妈要多喝水,多吃水果、青菜。
总之,便便的次数跟宝宝的身体情况、母乳质量都有直接关系。只要宝宝排出的便便是软的、黄色的便便,带点奶瓣也是正常的,同时如果宝宝没有腹胀,精神状态好,就不用担心。
3.便便颜色
血性便:便秘引起的肛门疾病,要增加液体摄入。如果小肠黏膜受到损伤,大便也会带有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潜血呈阳性。
亮绿色大便:喂养不足,肠蠕动加快造成的,要增加母乳喂养。或者是因为妈妈服用了铁剂、宝宝着凉引起的。当然如果你吃了有些带颜色的菜,大便也可能会跟着变颜色。
便便混有血丝:是孩子细菌感染或者牛奶蛋白过敏,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牛奶蛋白的摄入。
大便油腻发亮:是因为妈妈吃的食物脂肪比较多,油水多。哺乳期的妈妈要少吃肉汤、油脂类食物,多喝水。
4.便便气味
特别臭:妈妈吃的食物蛋白质太多,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是肠代谢引起的问题。一般以肉食为主的人,大便就会偏臭一些,妈妈要少吃鱼虾等高蛋白食物。
5.便便频率
对于成人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大便每天一次,而且时间还很固定。
对于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排便次数的推荐标准是:在24小时内尿湿6-8块尿布,大便4-10次。
这是比较理想的普遍标准。
便便次数多且大便有黏液:一般是肠道痢疾,需要介绍接受治疗。
养育孩子是一个短暂却又漫长的过程,孩子眨眼间长大了,其实这期间父母操了无数的心,总的来说,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科学成才。希望【妈妈学点医】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各位爸爸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