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无论是“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还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无不浸透着苍白空寂的底色,弥漫着悲凉落寞的气息。
然而,更多的学者哲人,却将孤独当作生命给予的礼物。
北宋高士林逋,通晓经史百家,善书画诗词,但性情孤傲,不慕世间荣华,愿意做个散淡闲人、隐居之士。他结庐杭州孤山 ,与梅鹤为伴,终身未娶未仕,留下“梅妻鹤子”的美名。他去世后,就连那个被他一生回避的朝廷,也不得不给他个谥号“和靖先生”。超脱凡俗的生活志趣,让他得以将生命中那些感动与伤怀,化作一句句优美而空灵的诗,潇洒自在一生。
美学家蒋勋年轻时,曾一个人背包去旅行。他见过凌晨五点的火车站,流浪者的生活;他看到家徒四壁的穷人,因开心而跳入水里载歌载舞。他说:“孤独,是思考的开始”,一个人唯有见过生活的万重模样,方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俗世纷扰中,容易被他人的意见评价所左右;而在孤独的状态下,更容易叩问自我,发现自己真正的渴望与热爱。
所以,真正的孤独,是从寂寞中找到自我,于迷茫中坚定步伐。
它不是沉淀负面情绪的泥潭,而是宁静广袤的旷野,熠熠闪亮的星空,隽永优雅的湖泊……
真正的孤独,是在不断成长后的成熟,是独立的人格,是自由的思想。
它不是无知的顾影自怜,也不是放大个人情绪的做作和文艺装叉犯的矫情,而是海纳百川的胸襟,看穿浮华的淡然,摒弃功利的清高…
诚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我们都曾困于孤独,有些人为了逃离孤独,或投奔娱乐,沉迷于网络的虚拟;或热
衷聚会,醉心于人际交往的热闹;或纵情声色,痴迷于纸醉金迷的喧嚣……从而彻底走向了庸俗;但也有一些人通过拥抱孤独,找到了自己,自信宁静的、慈悲仁爱的、坚定充实的自己。
诚然,孤独也伴随着寂寞冷落,迎合世俗至少不会缺少表面的热闹。保持孤独,还是接受庸俗?关乎个体精神禀赋的差异,没有标准答案,你我又会做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