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学生搞的心累,心理学学了两年之久,突然发现自己都白学了,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似乎只剩下咆哮了。
“这个解词的题为什么不做?空着让我给你写吗?”
“老师,这里写不下。”
“写不下就可以不写吗?”
“……”
“写不下?附纸,会不会?”
“……”纠结了许久“老师,我没法附纸。”
“为什么没法附纸?给我一个理由。”
“……”“老师,我就是没法附纸!”
“就用作业本上的纸,写完了夹在这里,会不会?”
终于闭上了那张会冒出各种奇葩理由的嘴,开始动手写附纸。
“老师,这道题不会。”
“拿过来我看看题。”
只见一个孩子拿了本题集走到老师跟前。
“你的草稿纸呢?”
“老师,我没草稿纸。”
这都是些什么破理由!最近被这样的学生气的心肝脾肺肾都疼,我从来没发现现在的孩子有这么难管?!可这也是我无法抹去的事实。
想当年我们上学那会儿,谁会给老师提这种简直莫名其妙的问题,当年的我们,只会恭敬的递上草稿本、笔、课本以及题集,并且告诉老师哪道题不会做。这样子多省事、多省时间啊??
再看最近在网上疯传的一些此类事件,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最轻、最轻的那一个:
看到下面这两个,更是心累:
朋友Y小姐说,吓得她都不敢再要孩子了。
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几个孩子聊天,一个孩子抱怨说:“我妈太烦了,又给我报了一个学习班,我一天到晚作业都写不完,忒烦了!”另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你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上不完的学习班、写不完的作业吗?”
突然间,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认真的想了很久才回答说:“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差不多,不过没你们现在学习班这么多,老师小时候只补过英语,没有奥数奥语。”
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羡慕,我告诉他们,当年的我,其实和他们是不一样的,我比较幸运,我的母亲并不善于独裁专制,平时只要我写完作业了怎么玩都是可以的,母亲甚至以此为鼓励,只要我周五完成作业,周六周日可以狠狠的玩两天,甚至她还会带我去县城的旧书店看我喜欢的书,要是我乖乖的不闹,她还会花钱给我买上几本书。
童年的回忆里,我一直都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小小年纪看的书却很杂,有小说、有名著、有杂志,这得益于小时候母亲的每晚一故事,识字之后母亲便不再讲了,她让我自己看,小时候经常老师才要求看的书我已经都看过了,有些故事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用的时候只需要提取出来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我便成了同学中较为少有的博览群书之人。写作文从来不犯难,因为好多东西看得多了便慢慢成了我自己的了,看得多了要写出来,这对我来说简直太容易了。
学英语的那段时间,母亲更是常伴我左右,我的课本有时她比我还熟悉,我不服气,天天记单词,练书写体,每天早晨跟着磁带练说读,记得那是一个老式的录音机,用起来很不方便,终于半年之后,母亲再也考不到我了,又给我带回一个礼物——一台很小巧的复读机(这台复读机跟了我很多年,这当然是后话了)。当时记得我非常喜欢这个复读机,之后我的晨读更起劲了。
母亲一直都是个很善于潜移默化的人,我的很多习惯都得益于她潜移默化的引导。
学生们听完我说的故事,一个个羡慕的恨不得都做我妈的孩子。
其实,我也是这样引导我学生的,他们的种种问题其实都是小时候的习惯不好,我一直都告诉我的学生们:老师强调过的地方不允许出错,会做的一定要做全对,这里出错是不可原谅的,但不会做的出错了这是可以被原谅的,甚至老师还要鼓励你至少努力过了。
我教给他们的不是考试能多得几分,而是一种生存技能,我希望,将来他们在面对工作和上司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可以哪怕是临场发挥也能想出解决方案,我教会他们的是一种临场应变的能力和从容不迫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