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原理与应用(二)——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最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主要用来管理物理网络,偏向硬件技术,包含了各种规范,如不同的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还包含了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令牌总线、令牌环等,以及不同的网络拓扑方式:星型、环形、总线等。

最高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偏向软件技术,包含了字符的转换、数据的压缩及解压缩、用户应用程序等。

第四层:传输层,主要是作为最高三层与最低三层之间的沟通接口,确保传输的质量正常。

物理层:负责数据位在物理传输媒体上的传输,使电气信号可以在两个设备间交换。主要包含网络的电气规范,如电压、电流的范围,连接器种类、连接器引脚的定义、交换控制电路、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确保物理层连接的数据的正确性,包含数据传输的错误检测以及错误更正功能。由数据链路层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协议接口,使第三层能够正确地访问物理层的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必须提供以下基本功能:

信号初始化:包含4项连接服务,要求、指示、回复、确认。

数据的分段:在传输数据时,先将数据分割成数小段,称为块或帧,然后再传送。

错误检测及错误更正:

同步化: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同步位,使数据能正确地在传送端及接收端间传输。

流量控制:避免数据流失

传输终止:

网络层:

管理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路由,负责建立、维护及终止两个用户之间的连接,使数据依其路由传输,必须提供寻址能力。

在网络层中数据的传输是以分组的形式运作的,分组即packet,是指一组位数据包含了传送端、接收端节点地址位以及数据位。

传输层:

会话层:

主要管理各用户之间数据的交换形式,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单工是指数据的传送与接收只能单向操作;半双工是指传送和接收数据可以双向操作但必须分开进行;全双工则可以双向同时传送和接收数据。

表示层:

负责将传输的信息以有意义的形式表达给网络的用户,其中包含了字符的转换、字符的编码与解码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

应用层:

提供了用户网络上的服务,如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文件的交换、电子邮件、模拟终端机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