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从这天起,春气始建,万物萌发,气候逐渐回暖。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讲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阳历时间:2021年2月3日22:59
阴历时间:庚子年腊月二十二日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节气期间:2021年2月3日到2021年2月18日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个节气,实为第4个节气
前后节气:大寒、立春、启蛰
二、立春的寻根探源
(一)“立”的字源与字义
立,由“大”与“一”组合而成。
慧识悊学文化正确会意应该是:大,为道;一,为德。
以图象义,“大”居“一”上,即道以德显为立。
道德行世方为立,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其中充分地体现出自然界的法则。
到了立春这一天,道运载着德输布给地球上的万物,这才是真正本义上的立。
老子曾经在他的五千言当中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告诉人们,大,就是道的名。
从慧识悊学文化时期创造的甲骨文与金文的“立”之文形中可以解读出,
其本义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屹立于地,大道的真理深入人间,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
从“立”篆体字形上可以看到,“立”上面的“S”也就是“玄之有玄”的“玄”。
篆体时期,“立”字仍然保留着这种直指本义的象形表意,
而且我们从篆体的立字中可以看出“S”玄曲波在字的顶部以及两侧的象形,都是直指“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本义。
智识哲学文化时期楷体的立字,两个点立在天地之间,另外一个点(、)高悬天外,出现了天地分离与人天相隔之象,丢失了“立”的初始本义。
《周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也是智识哲学文化时期对“立”字文义的解读。
意识哲学文化期的衍生义,常见的“立”字组词有挺立、直立、耸立、树立、建立等。
古人将建功立业称之为立事,树立德业称之为立德,著书立说称之为立言,建树功勋称之为立业。
(二)“春”的字源与字义
甲骨文的春有多种写法,都从本义上准确地描绘了立春时节天地的能量状态。
我们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甲骨文“春”下边的结构是象喻容器内储水,而上面的结构是木化为火。
金文“春”的两个“S”玄曲波线,则表述天地阴阳的升降,以及日月的运行。
篆体的“春”字形则比较直观。
另外两个篆体的“春”文与“昔”和“真”的篆体字形十分相近。
对于意识哲学文化时期春字的衍生义,我们也应当进行全面把握和运用。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注》:气清而温阳。”
《周礼·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万物。”
《史记·天官书》:“东方木主春。”
这些都是意识哲学文化时期人们在身国之外,从治事领域对春字的一种理解,以意会为主,与造字的本义可以说是若即若离。
立德,立命,立行
01. 立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是开始的意思。
02. 立命
这里的立命,不是讲命运,而是使命,就是《周易》中所讲的正位凝命。
正位,是说心态要端正,底线要守住,不要走了邪路。
各守其位,各安其心。
心中不作非分之想,守好自己的事情。
凝命,是说集中精神,摒除杂念。
我们的心智、我们的情智每天都是在耗散之中,所以要把这些念头收敛起来,不作无所谓的损耗。
把控得住自己的心性、把控得住自己的念头,这个就叫“凝”,有凝定之气的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心,集中精神应对挑战。
春天是短暂的,立春亦如立人生,时光易逝,务必加倍珍惜。
03. 立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勤劳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春若不耕,秋则无望;少若不勤,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