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有意识到我是一个不会玩的人,我想当然的以为,所有的大人都是我这个样子的,不会玩,这不算一个毛病。
在儿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我跟儿子玩的最多的游戏大概就是躲猫猫了。此躲猫猫就是指最源远流长的那个游戏:大人蒙住自己的脸,然后突然打开,孩子就会咯咯的笑个不停。
婴儿时期,这个游戏是百玩不厌,我其实真的一直在想:这个小孩玩了这么久,他还乐此不疲,他究竟在笑什么?而且,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只要“猫”一声,孩子立马破涕为笑,百试不爽啊!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陪伴孩子玩耍的任务,就交给玩具了。我买了很多很多玩具,看着儿子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觉得小孩真有趣。一辆车自己可以玩半天。这个时候,我甚至觉得很轻松,认为孩子需要玩具多过于需要妈妈。当然,孩子玩一会就会跑开,看看妈妈在做什么,或者喊妈妈过来看看自己或摆了一个车阵,或搭了一个高楼。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看着孩子玩。
我一直没有意识,我要跟孩子一起游戏。
跟孩子一起游戏?怎么玩?好无聊!好幼稚!
我也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玩。这种玩,是除了一起去公园,一起去游乐场之外的那种玩。
怎么说呢,就是爸爸妈妈把自己变成了孩子,真的投入的玩。
我觉得我做不到!我家先生也做不到。
其实,我们俩个属于都挺无趣的那种人,没有什么爱好,也不知道怎么玩(除了电脑游戏)。这种性格其实来源于我们各自的家庭,在我的记忆里,爸爸妈妈跟我们一起玩,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父母就是父母的样子,跟孩子之间,泾渭分明。孩子对待父母就是毕恭毕敬的样子,父母对孩子就是严格要求,一板一眼。
所以,我一直到成年以后,看到一个朋友跟她的爸爸妈妈见面还要抱一抱,亲一亲。我鸡皮疙瘩掉一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跟我家庭不一样的相处模式。
以至于,自己当了父母,想当然的拷贝了自己父母的那一套教育孩子,虽然,在他们的基础上,已经改良了很多。
但是,陪孩子玩,还是一个挺难攻克的难题。跟孩子一起,陪还是占了主导的地位,玩,倒是可有可无的对付一下。
从去年接触正面管教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了。觉得自己的家长就是一直端着的一个形象,放不下来。跟孩子一起,亲近有余,无间不足。
好几次,儿子一直问我:妈妈,你就不能陪我玩吗?我想:我不是坐在这里陪着你了吗?还跟你一起拼乐高,这还不算陪你玩?
我开始意识到,我陪着的孩子的陪,不是孩子想要的陪!
打破自己,尝试改变!我想做一个跟孩子们有良好连接的妈妈。
于是,看书学习。学习怎样玩,怎样游戏,怎样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
我和孩子们之间多了很多好玩游戏。
刚刚玩过了抢袜子游戏,每个人穿一只袜子,在抢别人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袜子。两个小家伙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两兄妹对付我一个,我只好举手投降,交出我的袜子!
一场游戏下来,满头大汗,满屋子的笑声。看着两个孩子亮晶晶的眼睛,我知道,参与才是真正的陪伴!
终于,我变成了儿时需要游戏的我。
终于,我变成了跟父母不一样的父母。
终于,我明白了游戏的意义。
终于,我懂得了陪伴!
还好,一切还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