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前半生》大热,但其大热一定有大热的原因。这部剧虽然狗血,却不失真,始终保持着和现实某种程度的契合,让我们这些观看者从剧中得到某些似是而非的启示,隐隐约约的说出我们心中的话,大众流行的背后一定是整个社会心理的投射。这部剧要说的,可能不仅仅是所谓女性独立,一部剧之所以好就好在它会像万花筒,不同的人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今天我想说说从前半生里看到的爱情。
陈俊生选择凌玲,是因为她是他的战友,可以在工作上事业上家庭生活中帮助他,而不是只有依赖和小鸟依人。
贺函爱上罗子君是因为罗子君小鸟依人,温柔不强势,而唐晶则是一个战友,是和他一样强势的人。
同样一个罗子君,在陈俊生那里就是无用的弃妇,而在贺函那里则是无价的宝贝。有人需要战友,有人则需要小鸟。错不在我们本身,而在于我们遇到了不对的人。爱情像吃饭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口味,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被抛弃被拒绝,不被喜爱,绝对不是自己的错,而只是遇到了不对的人。从这个角度讲在失恋时的悲伤愤恨自责是最没有必要的情感浪费。
荣格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我们是如此的无知,在没有遇到自己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之前,不知道爱情是什么,盲目的在这个世界上乱撞,随便抓住一个人自以为遇到了真爱,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真实的声音,直到遇到那个对的人为止。
贺函用了十年,去了解爱情是什么。在他明白的那一刻,他向罗子君的表白更像是一种宣言,也像是对千百年来受中国传统好人文化熏陶的我们这些人的宣言。他说:“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克制自己,成全别人,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做不为难别人的事情,唯独不能坦白自己的心意。但事实是我们要告诉对方,告诉自己在意的人,我们到底在想什么,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心意和心愿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克制自己,成全别人是我们的文化,但现实却显示,这种成全并不能使人幸福。因为这种克制,真实无法表现,我们自己不能幸福,对方也不会幸福。
这部剧的主题似乎并不只是女性独立以及女性意识觉醒,它好像还要说明的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表达现实中我们对于爱情对于真我的蒙昧。在“好人”意识的蒙蔽下,我们习惯于畏惧真实的感受,在遇到真爱时的胆怯,丧失真我。那些去追寻真我,忠实内心真实感受的人,他们在和社会道德相违背时往往是受到谴责的一方。例如陈俊生,就一直以陈世美、反面角色存在着,却很少有人站在他这一方,而事实上他只是发现了一盘更适合自己口味的菜,想去吃那盘自己更喜欢的菜而已。贺函也是一样。编剧反复让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问题出现,可能这也就是他最想表达的一个概念吧。
当然,在这里我绝不是鼓励婚姻爱情中的不忠诚,见异思迁,随心所欲和不负责任。而是想说,我们在爱情中一定要多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多反思自己的感受,多多的学习和修炼,学会真实的关照自己的内心,真实的表达自己,诚实的尊重自己和他人。而不是盲目跟随所谓道德社会规范或者别人的话语,追求所谓的正确,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正确的认识和尊重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大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