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去福建的龙潭,初心为写作一本书理顺思路,十天以后回来,感觉我的收获就如在山上捡的那些粟子,满满的、沉甸甸的在我的怀抱里。
一本书的逻辑线梳理清晰,找到适合自己的文风,被富有经验的编辑报大人肯定,这个当然是去龙潭写作营首要收获。
背上晒着太阳,缓步爬上不太陡的山,到高高的栗子树下捡拾地上的板粟;耳边听着放松的音乐,感受着在一起一蹲之间身上肌肉的拉紧与放松,深刻的体悟到了农民面对大自然的馈赠那种原始的感恩心。
除此还有出乎意料的收获,也是满满的满满,那就是跟着龙潭杨教练健身的结果。别看小小的山村,属于外来“移民”身份的这个教练水平可是不低。
以前我的锻炼更多的是放松,最近这段时间觉得要锻炼肌肉的力量了,但是看了很多资料,常规路那真是不知从何下手啊。
以我气血两虚的身体,每天要去锻炼力量并非易事。原来也锻炼了,不一会儿就会感觉到耗尽了体能效果还是微乎其微。
杨教练的那一套很特殊,动作幅度不是很大,然而要去体会身体深层肌肉的发力。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那里训练,效果却着实有些惊人。
写作营每天都得坐着码字,我的肩颈肯定是受害者,它们十几年前就已是最薄弱环节。然两天锻炼下来,肩颈感觉比以前居然好了很多。
好归好,但是杨教授的那套练起来真的比较痛苦。而且很多的位置,我自己根本发不了力,我看别人也那样,只有靠教练给我们摆一下掰一下,才能感受到那个部位肌肉的刺激。
那天我早上去锻炼,杨教练居然不在,头天他在群里告知去了别处,我不知道。溪畔的木椅边,我自己开始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气,练了起来。可是很多动作都不记得呀,于是就结合我自己原来创立的一念功,将身体的舒展放松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结合起来,感觉着轻微而又深度的肌肉刺激。
那一天的锻炼,我当然做不到杨教授亲自指点下的那些深度刺激,然而那一天我的肩颈也非常的舒服,效果远比原来在家里面的时候,那些以放松为主的瑜咖动作还要强。
杨教练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说,现在你们只是借鉴这些动作,去学会沉层肌肉的发力,以后你们就不需要了,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一点点时间就可以锻炼到肌肉的力量。
当时听的时候总感觉要学会他所有的动作,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然而那天清晨在溪边自我锻炼的体悟,一下子为我打开了一扇无比敞亮的窗。
在我原先一念功基础上,可以自由组合这些动作去放松并刺激那里的肌肉,让肌肉长力以后维护我的全身骨骼。其实这也是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求索的,也是我目前保健养生当中要走过最困难的一个路程——六十多岁、气血两虚,还要长肌肉!但没想到,居然在龙潭这个小山村,为寻顺畅写作一本书的过程中顺便收获了它。
不仅如此,那天的锻炼以后,感觉一路上非常的轻、稳、深,感觉一直跟自己的内在在一起。在投入写作时,也没有浮躁的想法,静静地沉浸在文字海洋中。
我明白啦,这样的健身,对于养心也就是自我成长非常地快捷高效!
个人成长,简单的讲就是整合力量,其实一个人力量的源泉全在于我们的内心。能不能经常看到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且读懂自己和谐自己,是成长与否的标志。
练习观自我有很多方法,一般以静为主,比如打坐。我想将这些方法通俗化,于是创立了一念功,借鉴的是心理咨询中的自我催眠,不过那是以放松为主。
这次融进了杨教练那套,以深度刺激锻炼肌肉力量为主的方法,动静结合,松紧得度,一念功就变得更为全面,也更适合不同性格特质的人快速入门。
太棒了,回来给家长上的第一堂课,就从一念功的新功法锻炼身体的深层肌肉开始,寻找我们内心的自己,学会静下来跟自己在一起。
后记:
今天,新的一念功牛刀小试,两个多小时破天荒全程练身体,结果大家深有感悟:要好好爱自己。
中间练的时候,我问平时很容易为孩子事情焦虑的家长 :还会想到孩子那些烦心的事儿吗?她回答:全想着自己身上了,哪有空去想别的?
哈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问另一个家长(她容易进入感觉但很难提升到思维层面):锻炼的时候,能否感觉到有一个悬浮的注意力在观察着自己?
这位家长学过心理学,能理解悬浮注意力就是指感觉中有另一个审视自己的人。
她静心感觉了一下说:可以的。
悬浮注意力是心理咨询师基本功,意为咨询师面对来访者要让自己分为两个人,一个”人”跟随对方深入内心,另一个“人”始终保持清晰的理性思维,随时找到关键点引导来访者整合内心。
这也是一个家长在孩子不同年龄出现不同问题时,即能保持好心态还能引领孩子顺畅前行的基本心理要素。
虽然一直知道练这个能力很重要,但是以前所用的方法较为零散,在训练时间上也比较长。这次整合后的新一念功,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憾,让个人成长过程更为缩短。
养生促养心,是我提出的三合一理念,也是孩子和家长人格重塑的重要方法。用它来促进养心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容易打卡,容易坚持去做。
很多调控情绪的方法,让一个人每天去训练真的很困难。因为情续层面的东西弄不好就跑到头脑上去了,而头脑中那些跟生活焦虑捆在一起的想法就乘机作祟干扰情绪,导致训练事倍功半。但若从身体上切入,特别是现在这样关注深层肌肉的运动训练,头脑的理性思考始终在关注身体发力和肌肉的关系,与焦虑相关的杂念和情绪就会被晾在一边,无从插足,更易让训练事半功倍,自然也就容易坚持。
不仅成人,孩子们也可如此训练。
惊喜写作营意外之财让我当下的工作又上一层楼,更要感恩一切的遇见:
古朴而雅致的豹舍,深沉与热情为伴的小狗旺财,每天为我们端上丰盛饭菜的东北大“侠”,还有写作营各各不同风采的战友以及充满人生故事的小摩迪和领军人物报(豹)大人……
写到这里意犹未尽,突然想到汪国真的诗《我喜欢出发》,借大旗部分摘录在此以做豹尾: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