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个人看法,请勿抨击,不要发表不正当言论,不要人身攻击) 近日,网红“铁头惩恶扬善”举报杭州新东方违规补课一事,引发社会关注。8月10日,杭州新东方工作人员表示,全部校区目前已关停,暂不清楚复课时间。杭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正在核查涉及新东方的相关情况,同时也在核查辖区校外培训机构。朱女士的孩子在杭州新东方补课,机构停课后,她十分不悦,“这个网红很明显就是为了蹭流量,我自己的孩子是自愿要求补课,想要通过补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正在补课的同学说:“停掉补习只会将普通学生和上小课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得更开。”
据了解,今年4月起,网红铁头持续发布多条“打假”视频,该账号一共发布了66条视频,目前粉丝超300万。
8月4日的视频显示,铁头来到杭州新东方的一家学习中心,询问是否可以进行初高中学科培训,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高中可以进行语文、数学、英语补课,初中班目前是线上线下各一半。
随后,铁头质疑机构违规补课,拨打110报警称新东方违规补课,要求退还家长补课费用、取缔补课行为,对该公司行政罚款。
铁头潜入杭州新东方教育机构,拍下所谓的证据。
有大部分网友支持铁头的行为,认为他是在推动教育公平,加强“双减”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可事实就真的如此吗?他的行为最终的收益者是谁?国家?社会?教育界?学生?还是他自己呢?
我身为一个学生,就我而言,我认为学生和家长定不是受益一方,他当真在维护教育公平,他不过是打着正义的名义,顺势博取流量罢了。一旦新东方倒闭,这面临的是大批教育机构老师的失业,没钱家庭的孩子无法得到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途径,让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富裕家庭的孩子会有私教,得到更多的知识来源,这真的会使教育公平吗?这根本就是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是教育界发生巨大的动荡,这样的后果他承担得起吗?
“铁头”到底是正义发声,还是蹭关注热度,这本身并不重要,争议还是要回归问题背后的内核。针对高中的学科类培训到底是否合乎规定,按照“双减”指导文件,暑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被明确禁止,高中阶段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但参照到何种程度,尚没具体文件作为指引。但可以确定的是,新东方的培训模式,是双减政策下的“擦边球”,辅导机构确实存在可能违规的行为。铁头连续“打假”打假教培行业,杭州新东方停课关门, 取缔学科类机构对教育公平的解决效力究竟有多大,辅导机构究竟还能不能找到?这是大众关心的事情,也是衡量政策落实的切实表现。从数据上看双减政策随着双减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科类辅导机构逐渐被取缔,截至去年七月,全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过九成,双减政策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培优班”“托管班”等“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层出不穷,也为教育监管提出了新的考验,“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课班,我家孩子被落下怎么办”成了家长普遍关心的事情。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双减政策下,假期孩子去哪里?自己在家学习是否能够高效有用?孩子不去辅导机构去哪?这一直是家长们疑惑的问题,当高收费的私人家教出现,当地下补课市场横行,实际上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消失。针对网红博主“铁头”举报事件“家长和学生都同意补课,只有铁头不同意”的言论,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双减政策下家长的焦虑。
可以看到的是,在双减政策下,一味地盲目减法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孩子们课后学习的渠道单一、考试竞争压力导致孩子焦虑,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恰恰要求家校和当时主管部门主动承担“加”的工作。课后的公益辅导及针对性答疑,对义务辅导的老师给予职称评定等政策倾斜,将课堂标准与课后辅导有机结合,齐抓共管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更多的开发学生校园时间,合理规划课后时间,这才是双减政策下的解决之道。双减政策减少的应当是负担,不该减少的是学习的质量。减少的应当是家长的压力,不该增加家长的焦虑。
双减政策给孩子和家长减负没错,铁头举报也合法合规,只是在现在教育选拔模式不改变的体系下,为家长出了难题。当教育行业主阵地的学校缺位,课后辅导的供给端被掐灭,需求无法满足时,为难的只有普通家庭的孩子与家长。双减政策不从源头减起,减负就没办法真正落地。
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取得成效了吗,是否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呢。有待考究。
网红化身“正义”,举报培训机构违规补课,却遭到家长与网友强烈轰击。一个普通家庭,教育是人生跨越的机会,补课是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弥补!没有了公平,正义是幌子、是旗号。而该网红的“正义”,甚至连旗号都不算。
教育和医疗是公共资源,理应人人公平享受,但是优质资源配置,并非人人公平享受。优质资源向经济和权势靠拢,这些优质资源以经济为中心,也分成了三六九等。
不同的主体,在这些三六九等的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这是市场行为,是经济行为,是自发行为,是竞争,是经济运转过程,甚至是运行的理由。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这本质是竞争的思考。竞争的本质就是赶比超。
为了成绩优异,要求孩子勤学刻苦,为了比别人优秀,报班参加培训。即使砍掉所有培训机构,竞争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
因为有钱人,对竞争的理解,比普通人更为深刻。只不过这种形式,普通人无法企及,没有实力做到。
孩子生出来了,你要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一个拥有世界观的格局。
大山里可以很快乐,但外面世界很精彩,大山里可以一成不变,但是世界却在每一天的精彩中进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