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儿供养白珠

无量劫以前,一切度佛于世间弘扬佛法。一日,佛陀和弟子们出外托钵,遇到三位穿着华丽、正在路边嬉戏的孩童,他们看见佛陀及众比丘庄严的相貌与威仪后,心生欢喜,想要发心供养。于是,站在两侧的同伴问中间的孩童说:“我们手边没有香花,要用什么供养呢?”这位孩童说:“我们可以取下帽子上装饰的白珠,用来供养佛陀。”于是孩童们分别取下帽上的白珠。接着,中间这位孩童又问两旁的同伴说:“你们心中有什么愿望?”其中一位说:“我希望未来能像佛陀右边那位比丘一样具有智慧。”另一位孩童则说:“我希望未来能像佛陀左边那位比丘一样具有神足通。”站在中间的小孩则说:“我希望未来能够像佛陀一样,成就佛果。”当时,天上有八千位天子共同赞叹三位孩童的发心,祝福他们随心满愿。

  于是,三位孩童来到佛陀面前,恭敬虔诚地以白珠供养,并将白珠洒落在佛陀身上。前二位孩童因发愿未来成就声闻果,所以供养的白珠落在佛陀的肩上;中间这位孩童则因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所以白珠落在佛陀顶上,并且变化成由珠宝编织串连而成的宝盖,宝盖上还有一尊小佛像。

  释迦牟尼佛说完这个故事后,告诉舍利弗:“站在中间的那个孩子是我的前身,右边那位是你的前身,左边那位则是目犍连的前身。”接着,佛陀又说:“舍利弗,你们当初因畏惧生死流转,只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所以今日只成就声闻果报;而我因发无上菩提心,今日终于成就佛果”。

  典故摘自:《阿闍世王经.卷一》

  省思

  同样一件事,由于布施者的因心不同,所得的功德、智慧、果报也就不同。人的一生,是由愿行引导方向,假使方向错误,人生就会黑暗,方向正确,则处处都是光明。修行学佛更要发大愿,要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省庵大师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时时以愿为基础,然后本着慈悲与智慧,身体力行,修行就有目标。若能至诚恳切地发大愿,才能进一步落实日常生活的修行,如此方能契入菩提心,成就一切菩萨行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8,328评论 0 9
  • 我知道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大部分时候都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总是在想着“要是我成为他/她就好了”,“我真希望自己能跟他...
    任她行阅读 4,903评论 2 0
  • 做商业很久…一只没有独立的谈项目,今天去谈了,还是跟总经理谈,虽然不出所料的露出了一股认真的傻劲儿,不过还是有收...
    枫荭阅读 1,488评论 0 0
  • 那次去锡兰玩 我们建了个群 前一天把说到妈妈那段贴到群里 爸看见 问我 我说其实每天都有写 于是发给爸爸看 爸喜欢...
    潘语阅读 3,660评论 3 13
  • It's always good to have a place to yourself in a world o...
    不過一二三阅读 3,146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