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江南一私塾,为师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门下三学子学成离去,追往昔先生授业同治学不能释怀,于出师前共作一戏折感念。梨园续唱三场,众人皆惊于私塾之风气,
一
早春时节,枝头新芽盎然,房檐上积雪未融,青青白白,一片朝气。
一垂髫老者上场,一桌一椅一墨一笺。
老者:今日初设学堂,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
有总角小童蜂拥而至,对孔子像行师礼,录名而进。接而一锦衣少儿接气儿相入。
气儿身无分文,独对孔子像窘态,老者从桌旁取一份束倏于桌上,气儿行礼进后堂。
锦衣少年将一枚金叶子放在先生桌面,面色傲人。
先生抚着长长一把胡须:礼不对
少年不言,再从兜里掏一把金叶子出来,先生依旧摇头。少年摘下腰带中玉佩,先生不语目光灼灼盯着那一堆束脩。少年会意,出门执束脩入。
先生于笺上添一笔:皆为学子。
二
先生虽年迈却怡然自得,学堂中丛竹怡人,亦有青翠鲜蔬。皆是先生亲领学生播种伺候。故学生虽为士,未尝轻视农、工、商者。
先生:昔日王伯安格窗前一冈竹,七日病生。今日窗外一丛绿竹一亩青蔬,何以师?
学子一:但赋得一诗
学子二:可得一佳作,论植蔬
学子三:成一策论,农家存活及上进之法。此外,学生获悉前届试题多为锦绣文章,策论常是安国全军之道,空空泛泛,令人发指。
三
先生离去探亲,众学子留守学堂,自娱自乐。
清晨时分,有人担水浇菜,有人平整土地,几人相凑推敲诗句,有一人支案绘一幅学子百态图。
日至中天,众人执卷诵读。吟唱声渐小,学子抱讲义上前讲解,引经据典,诙谐有趣,俨然一片欢愉。
后记:愿风起江南,拂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