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标对人的影响,曾有一份非常著名的调查研究。
这个研究,主要对一群智力、环境、学历等相似的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踪调查,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其中,27%的人没有目标,最后几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60%的人目标模糊,表现平平,最后几乎生活在社会中下层;10%的人具有清晰的短期目标,最终几乎成为社会的专业人士,位于社会中上层;而3%的人具有长期的清晰的目标,最终几乎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能立即给出答案吗?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目标,那你能确定这就是你一直不变的目标吗?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清晰的长期目标,你又如何去实现它呢?
以上这些问题,《目标法则》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在这本书里,作者围绕“DCA”(首要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主要包括如何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如何更好地执行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这本书的作者是米奇·霍洛维茨。他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专栏作家,所著作的《隐秘美国》《神奇俱乐部》获过图书大奖。同时,受拿破仑·希尔基金会委托,他研究拿破仑·希尔的思想,对成功学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这篇文章,主要揭秘确定及实现目标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直面人生困惑,提高思维认知,获得成长。
01如何找到真正想实现的目标
在书中,作者认为,要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可以认真列出一个关于你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的东西的列表。
不过,你得养成每日修正的习惯。因为,那个目标可能在早上8点觉得很正确,可到了下午3点可能就产生了怀疑。你必须间断地重新审视自己写下的目标,直到非常确定内心的渴望。
我平时就有写目标的习惯。从2019年开始,我有意识地在电子文档里记录自己未来的目标。一开始,我的目标很杂乱,我希望自己能全方位发展。
所以,我在日记里写的是“学习英语口语,可以很好和外国人交流;学习吉他;书法过7级;写作方面,成功上稿,包括听书稿、人物稿、小说、诗词赏析、书评、原创诗歌;阅读各类书籍;学习穿搭;学习ppt制作;学习唱歌;还想学绘画等。”
可,经历有限,术业也有专攻,以非职业的想当然想要挑战本职的专业度是一种痴心妄想。真静下心想,这些目标里,大多难道不是一时兴起吗?就算思量很久,我对哪个目标能始终如一、贯彻到底、积极践行并永不放弃呢?到底哪个是我最想实现的目标呢?
既然制定了目标,便一一尝试。从2019年到2022年,在不断尝试中,我发现很多目标其实只是我的一时兴起,只能当爱好。比如,学唱歌、画画、口语、书法、阅读、吉他等。可唯有写作,是我内心最渴望的。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都有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
当我写作时,尤其写我真正想写的东西时,我会进入心流状态,不会分心,不会受到压迫,只会全心全意地实现写作目标。
所以,本着对写作的敬畏与虔诚,我终于在2020年搜集百万资料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部人物传记。直到现在,我依然还在学习写作,还在写作的路上。
很多的目标,或者是利欲熏心,或者是一时兴起,或者是出于喜爱或热爱。但真正想达成的目标,一定是不计代价也想完成的,哪怕要花费一生一世的时间。如若不完成,会觉得遗憾或悔恨。
02如何才能更好地执行目标
已经确定了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标后,一般的书籍会大篇幅地讲如何实现目标,即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但这本书不一样,作者接下来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如何更好地执行目标。
作者在书中提到,“大多数想法因为缺乏良好的执行而消亡。”所以,采用怎样的办法来有效地执行目标便成了实现目标的关键。
首先,无论何时,反复阅读你写下的目标。在一个实验中,有两个学生一同学习一篇课文。甲同学学完后,不定期进行复习。而乙同学,恰恰相反,完全没有复习。结果一周后表明,乙同学的遗忘速度比甲同学快很多。
其次,别告诉任何人你在干什么。这个听起来很奇怪,但恰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目标。
我看了一个LED的演讲,大致说的是“讲出来的目标实现的几率更小”。在一项实验中,挑了80个人作为样本。他们面对的任务是:制定一个可以在180分钟之内完成的目标。
当问到要不要公开自己的目标时,44人很乐意,36人选择沉默。结果,乐意公开自己的目标的人,有43人在130分钟左右时便放弃了这个挑战。而那些选择沉默的,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我们会发现,说出目标其实只是在自我感觉上离成功更近了,但这恰恰降低了努力的积极性,不利于目标的执行,更容易早早放弃。
最后,作者认为,要用想象力结合有组织的计划来连接自己的想法和专业知识,在想法和行动之间架起桥梁,这样才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足够的专注力,也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比如,你想从事移动美容服务行业。那你就得想,怎么运作?怎么推广?车辆的款型如何?需要哪些知识?自己对宠物的美容水平有多少把握?
根据这些问题,你可以利用想象模拟接下来发生的场景,列出要做的事情,并搭建起想法和专业知识的桥梁。从而,才能更好地执行目标,而不是泛泛而谈。
03如何才能实现目标
实现目标的关键点有很多,比如乐观、坚持、掌握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等。不过,在这本书里,作者更多谈论的是坚持。只不过,这里的坚持不是一般的坚持,而是智慧的坚持,具体指建立智慧大师小组。
智慧大师小组,主要由两个及以上的成员组成。各个成员不定期见面,聊聊自己的规划、需求,其他成员可以给出建议,并进行鼓励与支持。
在书中,作者的智慧小组有5个人,因为分散在各地,所以每周按照规定进行一次电话会议,每次一般保持在一小时内。在开会议时,各成员先讲讲自己最近的好消息,然后把未来一周的计划表述出来,最后大家给出建议并鼓励支持。
在这样的互助团体中,每当作者航向发生偏差时,电话会议会给他新的思路,推动他继续向目标进发。
随着知识付费社群的兴起,我早早也加入了团队之中。真正的写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专业度不够,方法不到位,灵感枯竭,便容易陷入僵局,甚至停滞不前,就此放弃写作。
记得当我有一次写听书稿时,因为稿件质量不过关便生出了歇笔的想法。后来,我在写作群里看到伙伴们的分享,才发现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仅如此,群里的伙伴也会相互鼓励,给予彼此勇气与信心。
在社群里呆久了,便渐渐被积极的情绪态度所感染。于是,在今年我又加入了写稿的行列。写完稿件后,点评老师不仅指出了不足,也会给予我鼓励,让我努力加油。渐渐地,玻璃般的心变得坚硬了,更加积极改稿和写稿了。
也是在群体的支持鼓励下,我按时完成了各项作业,拿到了全勤。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写的作业得到了点评老师的认可,成功上稿了。
在这样内卷的时代,一个人单枪匹马,面对目标时常会感到焦虑、恐惧,甚至想要放弃。不过,当一群人前行时,相互鼓励支持,释放出的积极的能量便足以战胜负面的能量,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结语
卡内基曾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这本书正是围绕目标,告诉我们如何选择目标,尤其是如何选择自己最想实现的目标。同时,它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目标,一鼓作气。最后,它还告诉我们如何智慧地坚持,实现目标。
汪曾祺曾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找到自己最渴望实现的目标,找到心底最深的热爱,用心浇灌,方可抵岁月悠长,方可绽放生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