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四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42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而这种思维模式是无法提供克服这种创伤的好方法的。如果失败意味着你缺乏个人技能或者潜力,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在一次研究中,七年级的学生们告诉我他们如何面对学术上的失败-----在一门新课程中考了低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出所料,说他们会为下一次考试更加努力地学习。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他们不会再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了。既然你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他们还说自己会认真考虑一下作弊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考好,你就得另辟蹊径。
另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
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后,获得了一个去看其他人试卷的机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考得比他们好很多的人的卷子。和往常一样,他们希望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选择去看那些考得非常差的,这就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吉姆•柯林斯( Jim Collins)在《从优秀到卓越》( Good to Great)中讲述了美国企业界发生的一个相似的故事。当宝洁( Procter & Gamble)公司在造纸业突飞猛进的时候,当时美国造纸业的领头羊斯科特纸业公司( Scott Paper)放弃了竞争。他们没有选择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站起来抗争,只是说:“哦,好吧……至少在这个领域里,我们不是最差的。
在经历失败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尝试修复自尊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让我们回到约翰•麦肯罗的例子上来。
失败从来都不是他的错。有一次他输掉比赛是因为发烧了,一次是因为后背疼,一次是因为外界对他期望太高,另一次又是小报八卦害了他。一次他输给了一个朋友,是因为他的朋友恋爱了但他没有。一次是因为他比赛前吃了太多东西,一次是因为他太胖了,另一次又是因为他太瘦了。一次是因为太冷,一次又是因为太热。一次是因为他缺乏训练,一次又是因为训练过度。
他最痛苦的一次失败,是1984年的法网公开赛,至今他想起来都彻夜难眠。为什么他在2比0领先捷克选手伊万•伦德尔( Ivan Lendl)之后反而会输掉比赛?根据麦肯罗所说,这不是他的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一名摄影师摘掉了他的耳机,所以场边一直有噪音传过来。
不是他的错。所以他没有去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管控能力。
著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登( John Wooden)曾经说过,在开始责怪他人以前,你并不算是个失败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认错误你仍然可以从你的错误中学习。
「I,重述知识」失败是他们的错误
人们的失败永远是他们的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这句话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人们的失败永远是他们的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这句话属于固定型思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是: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如果凡涉及到永远,说这句话的人,固定型思维成为了他的某种特质,他有可能是顽固的、僵化的,不思进取的,事事找理由和借口的。因为,道理很简单,世界上真的有永远吗?永远到底有多远?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说的就是我们要正视我们的错误,要客观哲学地去思考失败,并从中获得进步的力量。
《失败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乐名城维也纳,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铭刻在音乐艺术的辉煌史册上。在这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族驾临,人们也不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许这个掌声会有十次、二十次…
这是一个何等恢宏壮伟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在这里,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乐坛上。
罗曼·罗兰用激动的笔触写道:“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是的,当人们从这震撼寰宇的音响中苏醒过来,当人们从这欢乐之声的轰鸣中站立起来,片刻沉默之后的暴发,竟壮观得使皇族驾临的威重礼仪暗然失色。人们狂热地欢呼鼓掌,涕泪交流地涌上舞台,向这位为人类铸造出如此惊人的艺术杰作的大师奔去…
但是,有谁想像得到,这位伟大作品的作者,这位在音乐世界中创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贝多芬,此刻却背向狂热的观众毫无所闻。当女低音歌唱家翁格尔拉着他的手转过身时,他不是听到,而是“看到”了听众强烈爆发的热情。
双耳失聪的作曲家激动得当场晕倒了…从这个惊心动魄的首演之夜开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向着无限的空间与时间扩展着、延续着,以至于许多音乐艺术家竟然也急不择词地对这部巨作加以热情的赞美。
舒曼说:“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背后有一个极其悲惨的故事呢。
贝多芬,这位德国的著名音乐家。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以粗暴的态度逼迫他学习音乐,羽管键琴、提琴成了他父亲压迫他的枷锁,庆幸的是,他那一颗好学的心,竟然没有被压灭。他十三岁入戏院乐队,当大风琴手,十七岁由于慈母去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
但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正当他在音乐的世界里陶醉忘返的时候,他的健康被一连串的伤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摧折了。更为痛心的是,二、三十岁的时候,他的耳朵变聋了。耳朵对音乐家,该是何等的重要!贝多芬痛苦万分。他在一封信中说:“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
如果换成是普通人,我们会怎样呢?
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贝多芬能怎样?又会怎样?所以,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了。毫无疑问,贝多芬肯定会面临失败。据说,有一次,贝多芬指挥预奏,由于他听不见台上的歌唱,一下子乱了套。一位指挥提议暂休。之后,又重新开始。可是,这一次又同样地乱套了,又不得不宣布第二次暂休。这时,贝多芬不安起来,他急匆匆跑回家去,一头扎在床上,双手捂着脸,连晚饭也没有吃。
如果换成普通人,我们说不定就已经被这样的失败压倒了。在逆境面前,在失败面前,并不是人人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重生的时机。
失败对贝多芬而言,是他的错吗?
不是。
失败对贝多芬而言,是他的命运吗?
不是。
失败对贝多芬而言,是他的终点吗?
不是。
两年过去了,贝多芬又指挥起《合唱交响曲》。这一次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剧场里群情激昂,喝采连声。但这一切他都没有听见。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面向观众时,他才看到人们在向他挥舞帽子,热烈鼓掌。 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在厄运中不届不挠斗争、学习的人。
失败一种过程。
如果你享受这种过程,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近。
如果你抗拒这种过程,你有可能一蹶不振,从此跌落低谷。
失败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很明显,不完全是。在这个案例中,明显不是。失败是什么?它是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但是正确认识失败还不够,你还要有系统思维,客观公正的看待和分析问题。
「A1,激活经验」失败者常用语言
关于失败,或许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位,也或许没有失败者,但会有一些人经常会面临事情出现这样那样纰漏,那样的时刻TA通常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收集失败者语言)
然后请反思,你自己中招了几句呢?
《失败者语录》
失败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固定化思维。什么叫失败?失去了,败落了。可是,人生是一个过程,只要你还一息尚存,你都还有赢的机会。所以,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机会。
但是,我们仍然会忍不住就出现失败者思维,失败者语言。试着记录记录,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哦。
我太忙了。
我没有时间。
我不喜欢。
我想做好一点。
我不会。
下一次。
这不是我的错。
唉呀,一点也不好玩。
这么多信息,我怎么理解。
这和我想的不一样。
明明你不如我,为什么你过的比我好。
这个人肯定是溜须拍马的。
妈妈,我尽力了。
我要崩溃了。
气死了。
怎么办?
补充阅读
在第二章结束时,有9个问与答,我挑选了其中两个,一个为今天的拓展阅读,一个为明天的一个拆页。
P54
问题:我有没有可能是一半一半的?我发现自己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很多人都发现他们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的要素。为了更简单地说清两者的区别,我将思维模式说成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人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我可能认为自己的美术才能是固定的,但智力是可以发展的。或者我的个性是固定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我们发现在某一个领域里,人们是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