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草菁菁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这个节日至今已经有十七年了,你知道吗?今年的睡眠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为了吻合世界睡眠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睡不着 Tango一日一画》,这是一本让人轻松阅读的畅销漫画书,愿大家每天好心情!
在以往的思维定式中,觉得只有青少年才是漫画书籍的拥趸者。看了这本书,发现自我认知真是一件需要不断提高的事情。
在打开这本书的一瞬间,感觉又回到了童年看小人书的时候。你会一边对着图片傻乐,一边又若有所思,顿感脑洞大开。
瞧,每天大家玩手机,刷朋友圈,漫画表达多形象!这种非常享受的阅读体验,没有什么更好的比喻,除了音乐和文字,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到轻松喜悦,嘴角上扬的?
感谢作者,用漫画给予我们面对现实喧嚣的心灵滋养。
本书的作者,网络上,他叫Tango2010,本名高幼军。本职工作是沪上广告人。年少时学过雕塑、西洋美术,自幼表现出绘画天斌,曾获得联合国画展奖项。
大学本科在家人的要求下选读理科,数学系毕业。硕士毕业于清华美院工业设计专业。
高幼军艺术创作推崇极简主义,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寥寥几笔黑色线条的勾勒,但都能深刻反映社会现象或者生活细节,让人看了产生共鸣。
一种图书的畅销,背后有多种成因。需要读者的拥趸、市场的时机和出版商运作市场的能力、方法等因素,还有图书本身品质等原因。
其中图书自身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的销量直接体现了一种大众心理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漫画类图书的热销充分体现了一种社交需求,大众阅读抱团取暖的归属感。
通过阅读本书,延展思维,让我对三种心理效应感悟更加深刻。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在心理学上,通俗描述是这样: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本书的作者高幼军是一名广告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用“非常压抑”四个字来形容他的日常工作。
“学艺术出身的人给客户做广告,自己的审美价值、创意等,会慢慢转化成客户的审美观点,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正是为了减少折磨自己的这种痛苦坏情绪,给属于他自己内心真正创意的点子找一个宣泄的“出口”,从2010年12月20日起,他开始在微博上作画,从此一发不可收。
他创作的上面这幅作品很有踢猫效应的展现。工作中受到上级主管的批评是司空常见的事情。肯定心情会不好,情绪有些低落。
但是这个小细节,在高幼军的笔下,变成了在厕所中将主管画到了墙上,看后令人忍俊不禁,你会瞬间忘了坏情绪这码事了,成功帮助读者进行了情绪转移。
转移之后,就会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才是正确情绪宣泄选择。
因为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如同故事中的那个孩子和那只猫。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生活,工作都会带给我们很多压力和烦恼,要想时时保持豁达,对一个人的涵养是种考验。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学会自我调整,不能将自己的坏情绪去殃及家人,孩子,朋友,同事。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受到批评虽然会让我们一时生气,但只要我们能冷静下来思考,就可以找到批评背后的成因,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前行。
爱之深责之切,无论是父母还是周边朋友同事,批评你就是关心你,珍惜之。
羊群效应
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如是说: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群体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
早期的“Tango一日一画”微博发布后,只在作者的朋友圈里传播。转发、留言的只有寥寥数人。连载的第二个月起,便开始热闹起来。
本书是从他个人最初三年创作的20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漫画书出版时甄选定名是因为编辑觉得作品风格特别像朱德庸的《大家都有病》。
高幼军的漫画创作发布基本是晚上业余时间,很多作品创意也是在他睡不着的时候想的。因为都市人失眠熬夜已是一种常态,很多粉丝将晚上看他的漫画当成一种精神依赖。
口口相传,从众效应,半夜三更看他漫画的粉丝越来越多,截至目前他的个人微博粉丝已达60余万。
他本人还被贴上了治愈系大师的标签,因为陪伴了无数人度过无眠之夜,他的画作被粉丝称为“成人版《一千零一夜》”。
畅销书籍不一定就是一本完美好书,但是大众的趋之若鹜可以让我们看到群体的内心需求所在。
羊群效应带来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所以我们在阅读此类书籍时,一定要保持个人理性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它来自希腊神话一个美丽的传说。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也是一名雕刻家。
一天,他雕刻了一尊少女塑像,取名伽拉泰亚。皮革马利翁自己对作品非常满意,深深陶醉其中并对其产生爱慕之情,但雕像冰冷没有生命。
他把自己的痛苦向爱神阿弗洛蒂忒倾诉,恳请阿弗洛蒂忒解救。阿弗洛蒂忒被他的真诚打动,便赋予伽拉泰亚以生命。
见到活过来的伽拉泰亚,皮格马利翁大喜若狂,他们结为夫妻,开始了幸福生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这个神话基础上进行心理学实验,得出结论:当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高幼军的工作需要保持持续创作力,微博作画的初衷是他个人思维碎片记录的存留,觉得画出来分享很好玩。
没想到有朋友和他打赌,说偶尔画个一两张不算什么,除非天天画!
朋友的这个赌约给他带来激励,让他心中暗下决心:一幅画创作时间大约30分钟,线条简单寥寥几笔。天天画有什么了不起!
于是,他每天晚上都会坐下来,整理一天里零碎的创意。没想到,这一画就从2010年持续到现在。
在这期间,除了生病、出差、倒时差等状况偶有间断,他一直保持着“一日一画”。
高幼军曾感慨,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能画那么多。因为他发现,原来那么多无意义的碎片,把它们串起来以后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这样,这些“碎片”组成了一个琐碎的、但绝不平庸的日常。
同时,粉丝热情留言也让他充满成就感。有人说,不开心的时候看了他的画,有种治愈效果;也有人说,平时也有过各种想法闪现,只不过从来没想到过把它记录下来。
的确,赞美、信任和期待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成长为他自己努力成为的那个样子。
网友的追捧,让高幼军感受到坚持的意义。他通过每日一画,记录分享,集结成书,又回馈给粉丝心灵的滋养。
一起阅读这本书吧,各种轻松、温暖、无厘头的奇思妙想,带给我们无限充满乐趣的想象空间。看完后,您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原来,就藏在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本文由壹点伍亿上书房原创,请尊重版权!文中图片来自@Tango2010。
感谢您的阅读,让美妞陪您读书,分享好书,一起遨游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