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遵义的路上一路下着雨。路两旁烟雨朦胧之中,似影似现的山影,绿树匆匆而过。眼前云雾缭绕中的贵州铜仁石阡路段高速大桥,似披上轻薄的羽衣,如梦似幻。拍了一段视频,正好到一个桁架处,仔细的看了一下这个大桥的名称,没有看全。回来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大桥应该是河闪渡乌江特大桥。
在四川新都小住,正好看了贵州桥梁建设的纪录片。“桥”见贵州,写在高山大地上的“桥梁博物馆”。贵州以其近3万座在建和已建的桥梁数量著称,这些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规模、造型、结构、用材、建筑工艺等方面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出类拔萃的。贵州的桥梁类型包括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多种形式,且许多桥梁获得了国际性和国内的大奖,如平塘特大桥囊括了国际桥梁大会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大奖、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大奖等。
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还因为其桥梁建设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桥梁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重大跨越。贵州的桥梁建设不仅连接了崇山峻岭,也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贵州桥梁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交通发展的成就。
这些桥梁工程是现代发展的见证。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是对历史的回顾。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习近平
为纪念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会址房屋原为国民党军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
遵义会议纪念馆由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红军干部大会会场、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组成。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二楼(一楼作战室的楼上),是一间长方形的房间,面积27平方米。墙上有挂钟和两个壁柜,壁柜上有一面穿衣镜。屋子正中是长方桌,四周围有一圈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桌下有一只古老的木炭火盆。
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住二楼,彭德怀、杨尚昆、刘少奇、李卓然等住一楼,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室设在一楼。会址主楼各室的墙壁上有许多墨写的红军标语,大多是红军再占遵义时,驻扎在楼内的红三军团战士写的。红军离开遵义后,泥水工人用石灰加以覆盖,使这些标语得以保存。解放后,经过清理,字迹还清晰,经恢复原状后,镶嵌在各室原位上。跨院在主楼的南面,是柏辉章未建主楼前的老屋。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部的警卫人员、机要人员在这里办公和住宿。红军总司令部与一、三、五、九军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江西苏区中共分局的往来无线电在这里发出接收。
跨院是黔北民居四合院风格的建筑,坐东向西,由东屋、北屋、南屋、西屋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34平方米。东屋是跨院的主屋,面阔五间,深四间遵义会议期间,总司令部机要科办公室和科长毛庭芳住室在这里。北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二屋,小明间与主楼(会址)天井相通。南屋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二屋。遵义会议期间,机要科工作人员住此屋。西屋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屋。遵义会议期间,机要科工作人员住此屋。主楼和跨院之间伸出一船形的楼房,原是柏家制作酱料及收晒豆子的晒房,遵义会议期间是红军总司令部厨房。一局事务长姚国民、警卫班长潘开文等住厨房楼上。
遵义会议陈列馆采用室内空间布局、平面展示、模型展示、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灯光设计辅助等手段。展陈内容以长征为主线,以编年带专题,“以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光辉永存”等五个部分突出遵义会议的主题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史迹。利用现有资料和技术,采用油画、雕塑、展板、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三维等身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展览。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遵义老城杨柳街28号,与遵义会议会址毗邻。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实际上是一个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堂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法国传教士沙布尔兴建,主要建筑有经堂和学堂两部分。
参观完遵义会议纪念馆,去捞沙巷感受下遵义市井生活,遵义之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