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岁前,我几乎很少去菜市场。那个地方总给人一种湿漉,脏乱的排斥感。难以想象一个穿着连衣裙,拎着包,踩着高跟鞋的女人跟菜贩讨价还价的场景,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可生活就是如此真实,她逼着你一步步地接近,了解和离不开她。身边不乏吃货们,常高谈阔论哪里的菜色好吃,材料正宗,而我常被划定为不吃东西的仙女。当家庭主妇们在我面前兴奋地讨论,哪个菜市场的菜鲜、便宜,今天又买了什么好材料煲汤时,我感觉自已完全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而有种被生活隔绝的可怜。
于是我就这样被生活一次次牵着,提个布袋、拿个装满散钱的荷包、放下矜持,进进出出菜市场。并逐渐喜欢逛菜市场,到深陷其中。原因很简单,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城市的活态博物馆。里面像奇珍古玩市场,你总能淘到意想不到的稀世菜宝。
女人对于菜市场的热情真的是代代相传,天生具备。菜市场就是女人们无硝烟的战场。活跃在菜市场就两种女人,一种是家庭主妇,天天买菜煮饭,保证一家健康后勤的“一家之煮”;另一种就是为觅得生计而摆菜摊儿的女人。她们勤劳顾家,都是热爱生活的好女人。
摆摊儿的女人们,天蒙蒙亮,就已经把自己的摊儿练好了。菜摊、鱼摊、肉摊、水果摊,分门别类、秩序井然地摆成两排。有些住在郊区的妇女,还一大早担来自己种的蔬菜,守在市场入口处。这些摆摊儿的妇女们个个衣着朴实、不施粉黛,头发还披着晨露。手里拿着来不及吃的早餐,简单到时常就一杯豆浆和一笼小笼包;另一手却拿个装满清水的塑料瓶子,不停地给自己的菜洒水,像在小心翼翼地给待嫁闺女梳洗着头发。她们忙忙碌碌为别人准备食材,自己却废寝忘食,就为了等着四面八方而来的煮妇们。
我常光顾的菜摊,女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瘦青年,皮肤黝黑,中等个子。骑一辆三轮电动车,车上载着各种蔬菜,苦麦菜、油菜花、小白菜、青瓜、冬瓜.......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除了价格不问,我更愿意跟她聊天、探东问西。把菜的出处、特质和栽种的方法都问个明白,还把本地的种菜环境了解了个遍,她也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有时,还把自家种的本地水果,桃子李子、番石榴、芭蕉等,拿来连送带卖,回馈熟客。每次从她摊里买到放心的蔬菜水果和自家养的鸡、鸡蛋,这种喜悦之心不亚于买到一件称心如意又实惠的漂亮衣裳。
常说,女人不好好学习的结果,就是这辈子永远逛不完菜市场。这种说法,我不苟同。菜市场是女人勤劳为生活的地方,是女人热爱生活的象征。再者,一个优雅的女人和穿着、学历、职业无关,和品位有关。买菜、卖菜都是精心挑选每一根菜,犹如挑选人生。优雅的女人即使在菜市场也能巧妙地融入其中、浑然一体。她手里拎的菜都比别的女人拎得更具风味。
菜市场的女人都是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