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PBL)学习——溯源中秋
淇滨小学 许艳霞
一、活动启动阶段
利用暑期长假这个时间契机,掀起传统节日文化的综合性学习热潮。
亲爱的孩子们: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后面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中华传统节日”。我们要趁暑假时间,真正开展一次PBL关照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活动有所乐,关键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里的一篇或几篇课文、一首或几首小诗,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要求,明确任务,带着驱动性问题走出课堂,去自主学习查询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更广泛更有深度地去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打破地域的局限,学习在窗外;打破角色的局限,他人即老师;打破空间的距离,世界即教材。PBL关照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整合母语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实际生活,回应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打破学科本身的壁垒,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身心体验,通过讨论交流传递信息,在真实的活动中习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伸展灵性。
让我们直面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问题,溯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和农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而世界通用的节日则是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的好办法(清明节除外)。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味,一个节日一道风景,浓墨重彩,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芳香,传统节日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是传统节日的灵魂,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蕴含着巨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价值:节庆资源本身包含着大量的语言素材,如诗歌、传说、对联等;节庆活动是中国家庭中重要的文化礼仪活动,包含着语文教学契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亲近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我们通过节庆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培植民族精神的种子。
因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个中华传统节日,所以就选这个离我们最近的节日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吧!你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了解中秋、展示中秋,比如古诗、习俗、与中秋相关的故事、学习做月饼、手抄报、课本剧等等。先按照我们的读书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展示,然后小组推荐好的成果发到咱的大群里进行展示分享。节后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展示成果进行分组。譬如,有通过中秋古诗句展示的;有通过分享做月饼、展示花样月饼的;有通过讲中秋有关故事内容的;有通过朗诵讴歌或唱中秋有关歌曲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有的通过中秋绘画;有的通过手抄报;有的通过展现美丽中秋的成语……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风民俗的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传承并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神圣的使命,相信大家在溯源中秋节日文化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那就快快行动吧!
请大家根据老师制定的综合性学习实施计划方案,有序开展活动。节后上交各种活动成果,如搜集资料、活动照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等材料。相信孩子们都有能力出色地完成这次综合性学习任务!
二、活动开展阶段
1.懂得活动意义,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孩子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活动机会。
中华民族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充满人文情致的古诗词,成语等都是母语文化的精髓。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我们的学习空间,让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变得生活化、个性化、自主化。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的需求,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考察、访问等活动,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我们在活动中要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跨越实践的时空,重在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在大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还要学以致用,建立学和用之间的联系,获得源头活水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语言材料在实践中越来越丰满。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生活是语文的土壤,语文活动只有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才能贴近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兴趣。本设计以孩子们熟悉的“中秋节”为主题,集观察、思维、表达、绘画与歌唱等为一体,可以通过“漫游成语王国”“花诗心语”等多种主题活动,来拓宽我们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我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2.按照学习环节,实际活动操作。
(1)选定项目
分组团建,定组名、组号等;讨论确定本组的PBL主题,研究哪方面内容并讨论用什么方式记录。如: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等,制作中秋海报,寻找古诗里的中秋……各组轮流分享想法,评价他组项目。(教师提示分组原则,如:男女比例、能力强弱等,审核各组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分享、互评。)
(2)制定计划
组内讨论角色分工,把总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然后各小组分别展开活动。如:“中秋节的食俗文化”“中秋节的来历”“古诗里的中秋”等,并规定计划执行的时间。(教师制定宏观活动计划)
(3)合作探究
在一定时间内,分头查询并以约定好的形式记录搜集资料(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网上查询,可以询问家长、老师,还可以通过列表格或思维导图记录等。);小组内进行阶段性交流,并商议最后的成果展示方式;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应积极向他人寻求合理帮助。(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习,协助学生探究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和工具,聆听组内交流,适当适时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4)产品制作
产品可有学生单独制作或几位合作完成,如:手工制作月饼、中秋诗集、中秋神话故事集、月下心语绘本集、中秋手抄报等。(教师和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可以陪伴过程,但不插手,必要时可以搭建支架,给出一个挑战性的方向,引导学生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
(5)成果交流
成果分类展示分享,形式多样。如:举办中秋故事会或朗诵会、分享品尝月饼、中秋画廊、张贴海报,课本剧,人是节庆活动的主体,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为留存可记忆或可修复的文化,孩子们可以通过跟家人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篇我记忆中的中秋节(可以是自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是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等,交流小组成果与心得。(教师参与学生成果分享,做好场地、设备后勤保障。)
(6)活动评价
依据评价量表,自评并对他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深化对习得的认知。(教师从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三方面制定评价量表。在项目进行的任何阶段,以表给学生量化考核,组织引导学生互评,并评出等次。)
我们要把自己的活动习得及时在小组群中分享展示,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完善产品,开学后进行全班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