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余下的余”
“姓什么”
“多余的余”
——影片开场
影片开场奠定了一个很沉重基调,整部影片天气都是雨天,整个片子是压抑的调性,奠定了这是一部以悲为主的电影,雪是一个人物命运的符号,也是整个影片的符号,也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影片描绘了那个人,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事情。
什么人?什么事?
90年代湖南某小城厂子发生了连环杀人案,三具女尸,同样的作案手法。
警察对于破案迫在眉睫,同时更加着急的还有工厂保卫科的余国伟。
余国伟是厂子的神探,小偷小摸一抓一个准,久了,想破格当一名真正有编制的警察。
连环杀人案对余来说是个破案立功的好机会,他要上调(上吊)这是余的理想,破案过程中偏执,忘我的自大,引发了这场悲剧。
他开始钓鱼执法。
关于“钓鱼”,他和小徒弟在河边电鱼钓鱼,描述的很清楚,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
第一次“钓鱼执法”,拍案发现场照片,贴公告,引来了凶手,不幸的是追凶未果,徒弟丧命,一条人命。
第二次“钓鱼执法”,余国伟认识了肤白貌美的燕子,大概离会成为下一个被害人,用燕子作为诱饵,最后燕子自杀,两条人命。
最终,余国伟终于等到了凶手,穷途暮路把凶手打个半死,入狱,半条人命,一载青春。
讽刺的是,其实凶手早在被他追的时候,逃跑不幸被车撞死。
什么时代?
那个时代,是下岗高潮,是末世,是逆势。
厂子追求效益,没有效益的人员需要裁掉。
时间的脚步也好,全国的脚步也好,下岗的脚步也好,这样的脚步不会因为余国伟而改变。
然而余国伟的梦想是改变环境,梦想自己破案,梦想自己立功。
悲剧的产生,说是余国伟的自大和偏执,不如说是他对编制内的渴望,他对编制内的那份尊重感,认同感的渴望。
那个年代阶层简单分明,摆在桌面上,体制内体制外。
体制内叫凤,体制外叫鸡。余国伟算是鸡,但是想做凤尾。
整个影片中,整个环境写的更多的是冷淡、不屑、鄙视。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两个说这种体制上不屑的场景:
第一个是余给小警员点烟,人家拒绝了,对他说“守点规矩,别没大没小的,要知道自己是谁”。警员车内,余在雨内。
第二个是车陷泥中,小警员说“余神探,帮推一把”。警员车内,余在雨内。
那个时代那个世界就是这样子,这是大势所趋。
该做的事情是,稳住,顺着环境走…而不是和整个环境做对抗,做抗争。
关于燕子
燕子是在体制外的人,虽在歌舞厅卖艺,但是不卖身。
她的理想是去香港开理发店,靠手艺吃饭,她可以在混沌的环境下苟且,但内心是纯净的。
她认识了余国伟,余国伟爱她,为她盘下了被大家称为“小香港”的路口处的一家理发店,满荧幕全是爱。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凶手是在小香港盯被害人,余国伟是把她和这家意味着燕子新生活的店作为诱饵。
燕子看到余的刑侦小笔记本知道这些后,
问:你喜欢我?那你为什么从来不碰我?你这心思多久了?你要等到什么结果?
余国伟答:我能保护你,我一直……
燕子尖叫,捂住了余的嘴,不想在听了……她接受不了…
燕子本是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余国伟,因为理发店,她看到了余国伟对她的“爱”与尊重。
燕子做了一个梦,梦醒了,余国伟还没有……
燕子自杀了。
最后
余一句台词对警察重复了多次“需要我怎么配合?”其实需要他配合的是自重,尊重自己,先要自重。
在乱世,在顺势,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做人的核心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待你,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简单讲,自知之明,英文讲,inner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