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工作是每个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获得进步和成长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使自己不被挟裹在有限的认知里;通过工作,我们可以获得生活所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读书、工作容易急躁,就想快点看完做完呢?因为这些人的性格属于“即时满足”型,这类人往往自控力很差,缺乏意志力。
比如,读了书籍开头就想知道整个故事,健身几天发现体重没变化就想放弃,希望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工作任务等等。一旦过程中遇到困难,很容易有挫败感并开始急躁。
什么是“即时满足”?
“即时满足”就是即可享受,及时行乐。
追溯人类的发展史,会发现人类的发展就是一段压抑欲望的历史。
古时候有两类人,一种奉行着采集文明,一种奉行自己种地。奉行采集的人很快乐,饿了马上就能摘到果子吃,但这种人最终被淘汰了,活下来的是那些辛苦劳作的种地人。
选择饿了就摘果子代表着“即时满足”,而耐着性子等待麦子成熟的,我们称之为“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等待,不是一味地压制欲望,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就像耐心等待麦子熟的种地人,他们并没有傻傻地等,而是一边努力、一边忍耐,等待着获得更大收获。
“即时满足”的人,不具备“延迟满足”能力,如有些小孩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等等。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名叫的“棉花糖”实验,测试了十名儿童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实验中孩子们需要与及时享乐(马上吃到棉花糖)的欲望作斗争,忍耐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奖励越大。
研究结果发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与他们等待棉花糖的能力有关。那些擅长等待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容易成功,而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性格急躁,不够自律,工作成就相对很低。
如何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读书是培养心里素养的好方式,提高我们的“延迟满足”能力。一开始读书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如果书籍很深奥乏味,很可能翻几页就昏昏欲睡了。但是读书不能只图一时快感,我们应该多读超过知识范围的书,这样才能进步,收获更多。
我们可以将读书目标拆解成多个小目标,一步一步给自己增加难度,渐渐培养阅读习惯,沉下心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虽然过程辛苦一点,但会慢慢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喜悦,而不是草草读完后的空虚急躁。
“延迟满足”的人更容易掌控人生
“延迟满足”的人,因为看见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他们愿意放弃即时满足,变得自控力更强。自控力强的人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容面对更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