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宜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排头兵”、“生力军”、“把关人”,在乡村治理和发展道路中饰演多重角色,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工作是否圆满完成的重要力量。
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乡村振兴一线既是“赛马场”更是“练兵场”,党员干部要发挥“领头羊”作用,沉下身子在乡村振兴一线当好愿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敢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争做时代发展的“拓荒牛”。秉持三牛精神,强化服务意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亲近于民,在真抓实干中提升服务水平,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群众,干实事,率榜样,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夯实缩短城乡差距化,力争二元结构率先破题,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走出具有清远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最终实现美丽乡村小康化,为乡村振兴工作做出力量。
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本领、新亮点。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注重自身能力体现、不断提升,克服“本领恐慌”,塑造“七种能力”。勇于改革创新,积极修炼自我,在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立足本地产业的发展定位,选择适应本地的重点行业,充分发挥农村比较优势,广泛带动农民群众参与,实现城乡产业双向借力、联动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分工明确、紧密衔接、运行高效的多元化乡村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乡村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职责和使命,才能发挥改革攻坚的重要力量,才能充分当好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敢做乡村振兴“把关人”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党员干部首先要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诫骄奢淫逸、好逸恶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为民、真情为民。不断增强为民意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员干部还要善于在危机和变化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位多角度调查问题,将调查研究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强劲动能,有利于确保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有序发展。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我们党员干部应当肩负的责任,要求真务实做好乡村工作,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让乡村振兴事业成为一种时尚,提升新农人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