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舟山的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已然成为浙江“最老”的城市。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居家养老条件,7月9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情暖夕阳红,助力新区梦”舟山居家养老实践调研团的3名队员来到了家住舟山市定海区城东街道昌东新村的空巢老人王贞伦爷爷家,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跟踪采访调研。
人走巢空,渴望陪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据官方数据统计,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增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老人独自生活在原来的家中,就成了空巢老人。有学者总结分析,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
王贞伦,70岁,在舟山定海昌东新村已经独居近十年了。他早年离异,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因为事业原因相继定居美国,因为对舟山“根”的留恋,他选择继续留在故乡。现在他也并未退休,平时在交警大队从事交通疏导员的工作。
略显昏暗的房间,隔夜未洗的碗筷和凌乱摆放的物什,这是王爷爷家给实践队员们留下的最初印象。对于队员们的到访,王爷爷非常高兴,踉跄地搬出摆在角落的塑料凳来,还热情地拿出水果和玉米招待队员们并主动与队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生活。
“有一天我实在太无聊了,就给我的阿大(当地用语,即大儿子)打电话,阿大接起电话就说‘我这儿是半夜,阿爸有什么事啊’,现在我的记性不好,忘了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是晚上了。”王爷爷说着说着就笑了,队员们听王爷爷回忆着自己生活中的琐事,轻描淡写的语气将平常生活中的空虚寂寞一带而过,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关于身体状况,王爷爷表示自己很健康,只是年纪大了眼睛和牙齿都有点不听话了。实践队员们发现在客厅的餐桌和卧室的床头柜上都摆放着烟灰缸,王爷爷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平时就爱好抽几口烟,一个人住没人管我,想他们了或者闲下来了就抽一根,一天能抽掉两包烟哩。”
在问及老人为何不请人照顾自己时,王爷爷表示他也了解过现在的陪聊服务和上门打扫服务,但他也深知儿子们在异国他乡奔波打拼的艰辛和不易,不愿意乱花儿子们每月给他寄的钱。他告诉实践队员们,他一直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每个月会包2个G的流量,现在已经能够和儿子们用微信交流联系了。
老有所依,助力幸福
细心的实践队员们发现,王爷爷家的冰箱里空荡荡的,只留着几只干瘪的茄子,于是队员们临时起意为王爷爷买菜做饭。在王爷爷的指引和陪同下,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附近的市场。陪伴着老人买菜的队员们引起了市场摊主的注意,王爷爷笑着向他们介绍队员们说:“这些都是我的孙子孙女,他们今天来陪我买菜哩。”
一盆红烧鲢鱼,一碟白切鹅肉,一盘金针菇肉丝,一份盐焗蛏子,一道道再简单不过的家常菜,却让小小的房子里充满了温馨的意味。这是实践队员们为了让王爷爷 感受到家人般的关爱和陪伴,陪爷爷一起下厨做了几道具有舟山风味的家常菜。
几口小酒下肚,王爷爷的兴致变得特别高昂。他向队员们讲起自己以前开山挖石的工作和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故事,他讲到动情处时会微笑叹气,眼神闪亮又充满希望。
当队员们问及老人对社区养老环境的建议时,王爷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这个社区是开放的,不像别的社区是封闭的。社区里经常会组织我们老年人进行爬山等活动,我觉得都挺好的。社区服务的话,我最希望有人能陪我聊聊天。”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让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像王贞伦爷爷这样的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养老保障还有子女的供养,却缺乏生活里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陪伴。实践团的指导老师表示,走近空巢老人的一天活动,是希望队员们能够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生活,宣传和呼吁更多的人来关爱空巢老人,使离群索居的老人们感受到子女、社会的关爱。
通讯员:徐晓霞、黄学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