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这学期的家访如约而至,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家访排序,争取把家访路线走的有效率。

但总有一些意外情况,例如家长有事,因此需要调整路线和时间,合理规划,竟然在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一天的时间内对23个家访进行了家访。

张跃问:你太有效率了吧,不会走马观花吧?

我思考一会儿,确实有些家访留的时间不长,有些家庭留的时间较长。

例如,在我家访出发前,有些家长会说,老师你快到我家的时候,我再从厂里回来。

这样的家长遇到会心理不舒服吗?当然会。但是家访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件工作内容,而对于家长而言,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另外还需要思考的是,这种情况是否是在前几次家访中,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到访的意义不大,觉得只是例行活动,因此也不想浪费请假的时间,等待老师家访?

第二种情况也是比较少见,那就是需要老师配合他的时间,例如他会希望老师在某个时间点过来家访。这种情况一般是家长上班地点离家里远,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另外也会有其他考量,例如中途翘班被扣工资,让家访的意义也不大等。

而这种家访更容易流于形式,因为下班时间点已接近饭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人困马乏,很难有深度的对话。

当然大部分情况,家长会推掉一些活动,家里准备好茶水等待老师的到来,我们也非常感激和感谢。

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家访,都会根据家长的反馈进行家访的调整。

每次家访前,心里都十分忐忑,不知道聊什么。真正走入每个家访,又会发现有很多话去说。或许这就是家访的意义吧,很少有这样的时间,老师和家长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我们太缺少这样的时间了,去了解彼此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