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何家会伤人》6 溺爱的真相
1、什么是溺爱?溺爱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经常谈及的话题。什么是溺爱?通常理解为“过度的爱”,在读了《家为何会伤人》后,从心理学角度更理性和深层次看待此问题。溺爱,通常表现为家长为准备好了一切或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或是否合理。在书中,把溺爱分类:包办型和纵容型。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小、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2、为什么会溺爱?溺爱真的是父母为了孩子好,给与孩子的爱过度了吗?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有更深层的原因。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的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所以,从心理学来看,溺爱是在无限制给予孩子时,实际上是无限制的给与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对自我“内在小孩”的满足,并不是小孩真实的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给予孩子的“爱”,是父母内在小孩的向外投射,往往是无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真实的成长需要。溺爱是一种懒惰的、 不负责任的爱。
3、溺爱的危害?孩子需要在不断地探索和感受中成长,即使在探索中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也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需要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在溺爱中,父母剥夺了孩子探索和感受自我的过程。这会导致他们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容易从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寻找答案,会迷失自己。这会引起孩子潜意识的愤怒和对父母过渡依赖,让孩子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当孩子长大后,面对的困难逐渐增大,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父母不再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孩子对困难的恐惧和对父母的不满就会爆发。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以爱的名义在摧毁孩子成长的前景。
4、溺爱与真爱的区别?
溺爱是以爱的名义,是对孩子成长的懒惰和不负责任,是自我“内在小孩”的向外投射,置孩子的真实感受的成长需要而不顾。而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们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溺爱的父母,以自我为坐标中心,为所欲为。真爱的父母,以孩子内在需要为坐标中心,帮助孩子独立自主。
5、自我反思?现为父母的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溺爱还是真爱?虽然自己有意识的与溺爱划开距离,但正像书中荣伟玲老师说的,不知不觉还会滑向“包办型”父母,包办型本质上也是一种溺爱,一种对内在小孩或父母的满足。书中,28岁的女钢琴家、25岁的文文,在父母的包办下,获得了社会评价体系下的成功。这种成功是没有自我感觉的参与下获得的,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
理论落到实际中总是很难的。现在很多场合的比较中,让我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焦虑,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但这时孩子内心想学的吗,不一定。今天儿子还说,暑假真是枯燥无聊,每天在家里还有这么多的作业。
很多时候,我都是站在我的坐标看问题和感受,而不是孩子的坐标,没有把孩子当着一个独立的个人。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信任他们的选择,给与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需要父母非常强大才能做到。我还非常自我,还很难做到以孩子立场看待问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