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少部分年轻人不结婚或者结婚后不生子的社会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
当然了,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与社会发展、家庭关系变化等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眼前看,社会发展飞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年轻人就业难,成家的成本高昂,自然心理压力倍增。
教育与养育一个孩子的精力与物质投入都十分高昂,这便是一些年轻人知难而退的现实原因吧。
再加上,养子防老的观念早已经过时,这也使许多年轻人不成家、不育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吧。
有人会说,我言过其实,这样的现实仍属于个别现象,不足为虑。
我并非是故意制造谑头,危言耸听。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大中城市里的年轻人,明确表达不想成婚者,超过10%以上;表示不确定者,也达到25%以上。这一组组数据,难道不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吗。
当然了,因为自身原因与条件差,难以找到配偶,古今有之;而有成家条件而选择不成婚者,就应另当别论了。
大家不妨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你会发现自身条件不错的大龄未婚青年人在增多。
我有一位同事,比我小四岁,他三十几岁之时,我们就认识。人很聪明,所从事的职业也属于人们眼中高大上的那种。那时,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可谓能踏破他家的门槛。人们给他介绍的对象,不是人民教师,便是公职人员,但他一律以目前没有这个想法为由予以搪塞掉。我这位同事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了,目前仍然孑然一身,形影相吊。
最近,我结识了一位新球友,他的女儿在大都市里生活,现年已经四十岁了,发誓此生决不谈婚论嫁。
我妻子的一位学友,再谈到他的儿子时,十分恼火。听他儿子讲,在他生活的大都市朋友圈子里,已婚者竟然成了另类,变成了众人每天拿来调侃的佐料。
闻听此语,怎能不让长者忧心忡忡呢。
探讨此类人群的思想观念,不难发现他们在认识上的误区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
无婚姻一身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己挣钱自己花,这样的生活潇洒而又自在。相反,有了家庭,又要兼顾到妻子感受,还要照顾后代,徒增诸多烦恼。一个人生活,无牵无挂,逍遥自在如同神仙般的存在。
无需后嗣养老。自古以来,在华夏绵长的历史长河中,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现如今,国家养老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后嗣在父母养老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起眼。手中有钱,养老无忧的观念愈发根深蒂固。
诚然,人们有此类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成家之后,由于受到家庭的牵绊,锅碗瓢盆交响曲,确实让夫妻双方凭添了一些挥之不去的麻烦事;再者,养育后代,既要劳神,更需投入大量资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走路,需要数年寸步不离地悉心陪伴。好不容易地将其抚育长大,学习成绩好还能令人欣慰;若学科成绩差,更令大人着急上火数载寝食难安。
上述观点,确实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背景。但诸君不忘了,作为一个人,立于世间,就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必须靠家庭予以传承。如果人人皆不愿意承担生育后代的责任,人类如何能够薪火相传赓续繁衍吗。
有钱便可以颐养天年,岂不太过于自信了吧。人至暮年,似草木至晚秋,身体衰微疾病缠身乃自然规律,是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若卧病在床或者身患老年痴呆,有钱如何花得出去;即使有社工照顾,若没有儿女经常光顾监督,又有谁会精心照看服侍你呢。
年轻人不想成家,或者认为家庭和儿女是负担累赘的观点,一是暴露出其目光的短浅,二是说明其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人立世上,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每个人应当尽的社会义务。哪有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美差好事。就谈到这里,望相关人士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