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10年前的文章,但还是排在最受欢迎的文章的前几页,看起来大家对这个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有很多关于习惯养成的书籍,类似于“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30天”这种说法,是说如果你坚持一个事情达到30天,那么后面这个事儿就会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之后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意志力去驱使这件事儿的发生。
我曾经试验过,对于一些来说是成功的,对于另一些来说就不那么有用了。总体来说,越容易办到的事儿越能坚持;越难的事儿,如果它可以变容易,那也能继续坚持;如果不能,那不好意思,坚持30天就是一个大坎,比如我一直想进行的早睡早期这个习惯。
还有一种方法论是说要在持续的过程中给予正向的积极的反馈,建立了正向反馈后会帮助我们在下一次启动这个事儿时不那么纠结。这也是部分管用的。不过,依旧是毁在了早睡早期这个习惯培养上。我坚持了一周,也觉得皮肤和状态变好了,但是依然没有长时间的坚持下去,还是在一些突发干扰后停止了这个习惯。
Steve提出了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的,习惯培养也是一样的。培养或者改变一个习惯就好像是玩象或者说是变成一个象棋高手。它是分阶段的,有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很多人会想着跳过前面的过渡阶段直接到达终极目标,或者从来没有注意到前两个阶段的存在。比如我想6:00起床,我就直接6:00起床,那很多时候是不好做到的。但是如果有了解了睡眠周期理论,同时用一个减少一个周期或者调整入睡时间去促成早期,那可能会容易一些。
用国际象棋进行一下解释,改变或培养习惯时,我们就很想总是可以玩“儿童四步杀”。这是国际象棋的入门策略,是新手教学的范畴。在对付一些新人小朋友时是有效的,但是对付一些大佬,那就只有被锤的份儿了。我们把不同难度的习惯培养看做是不同难度的象棋比赛,就会发现能使用儿童四步杀的地方简直少之又少。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游戏早期
在玩象棋的早期是需要进行布局的,建立自己的防护,保护自己的国王,给予对方压力,而不是一下了就赢了。在培训习惯的早期,我们也应该是做类似的事儿,比如学习相关的内容,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做计划等等。这些事儿不用过于的详细,而且也详细不了,随着之后的实践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但是这一步是不能省略的,而且我建议要思考清楚做这件事儿的意义,因为这个点可能在自己想退缩的时给自己一针强心剂。
游戏中期
在这个时段,就需要激进一些了,但是还没有到一击即中的时候。这个期间我们要不断的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位置、趋势。用在习惯培养上就是,需要给自己建立一些脚手架,帮助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例如,如果想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把房子里所有的其他食物清理了,挑选一些健康的餐厅,学习10道健康菜谱。也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计划,找别人进行监督。这些方法是非常多的,只要愿意去找。
终局
如果前两个环节做得好,现在其实就到了胜负已分的状态了。用在习惯培养中,就是到了巩固的环节了,这个时候才是我们使用30天习惯培养方法的时候,让这件事儿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大脑不在消耗过多的精力在这个事儿上,就成了。
使用这套方法论不一定是都成功的,这个时候需要分析原因,不要只从第三个环节去找,而要回头看早期和中期,因为问题有很大的可能是这两个时期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自律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习惯没有达成是不够自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认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坚持的东西难道都需要自律么,其实并没有。如果我们不得不依靠大量的自我反省及外力强迫去执行一件事儿,那很可能是因为方法欠佳,这种也是不会长久的。如果一个国际象棋手下每一步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那除非是非常难缠的对手,面对每一种对手都这样,那显然是不科学的。
自律不是为了让我们去具体的实施一个东西,而是控制我们在前期中期不断去思考、复盘、修正、改进,分析自己的强弱点、分析自己重点要关注的部分。一个迭代一个迭代,最后就水到渠成了。当然也不排除有非常自律的人一下就可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这就好比是一个棋艺高手去和一个新手打比赛,当然是很容易的,但前提是人家是一个高手,是在不断的其他的比赛中练就了一身的本事。普通人就应该认识到事物发展是有过程的,接受这个过程的存在。
我自己设立一个计划,使用五笔进行打字,提高自己的打字效率。我是会五笔的,而且也觉得打字是比拼音要快,毕竟词组只需要四个按键。现在的问题是我不是每一个词组都能一下找对按键,导致我的速度进入了一个瓶颈。我预备再重新巩固一下我的词根记忆,然后花半个小时进行一下专门的练习。日常生活中是五笔拼音用得多,想到哪个就用哪个,暂时还是快一些。用这个方法试试看,后面再出个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