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责任发现自己真正的所在, 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他们所属于的历史。”
今天读完了之前在国外很风靡的一本书——Winning from Within 的中文版。
**
**
**
很早就听过这本书,一开始觉得这不过又一本励志鸡汤书就没想到买来看看。 暑假前逛亚马逊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本《哈佛谈判心理学》,本以为讲的是真实的谈判的技巧,沟通和协商的细则和方法。 没想到打开书却是“你要做你自己”这样的论调和画风。
马上翻回到封皮找到本来的英文标题——winning from within
能够把这种标题翻译成《哈佛谈判心理学》我也是real服气。
读完本书也算的上是误打误撞,虽然我一直对这种自我鼓励的积极心理学通俗读物无好感。 但是认真读完了这本书,依旧有不少感悟和启示。
似乎每一本积极心理学例子书记都会先提出一个concept(概念),然后整本书围绕着这个concept解释人性、分析命运、给出人生之路通向何方。
无论是之前很火的《 秘密》系列丛书,还是“正能量”的提出,每一本书都会用一些新奇的比喻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但细细品起来都是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
这部书也不例外, 作者用“梦想家”、“爱人”、“勇士”、“思想家”“船长”、“守望者”、“旅行者”这几个概念来区分和指代人性。然而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点就在于本书的作者并没有用这几词来区分人不同的性格和特质,而是用这几词来分解属于所有人内心中的特质——每一个人的“本我”中都存在着“梦想家”、“爱人”、“勇士”、“船长”, 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需要“船长”、“守望者”、“旅行者”这样的角色来帮助整合和领导我们内心的情绪和方向。 **
就像这本书真正的标题所提示的, winning from within, 整本书的中心思想依旧是寻找本心做自己,但是和那种“一开始就把人分成好多好多种人格,然后再告诉读者每一种人格都有他的价值都能够成功,所以不要感到沮丧不要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之类的“傻白甜”式的励志鸡汤文章不同,作者敏锐的指出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与真正意义上,存在于我们内部的“本我”并不能混为一谈。
面对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倾向,不同的态度,但是你的态度并不是一沉不变固执强硬。过于强调“我就是这样的人”其实是一种懒惰和对“本我”内心资源的浪费和忽视。 **
作者认为,每一根人的本我中都存在着四种角色——给予我们目标和理想的“梦想家”,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共情的“爱人”,理智判断的“思想家”和让我们行动起来的“勇士”。这四种角色人人皆有却会相互的抵触。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生活的困惑和纠结就在于这四种角色中的两个或者三个在我们内心中争执吵架。
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到“纠结”的状态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某两种角色正在争吵。
——比如是否要在减肥期间拒绝好友的约饭。
内心中的梦想家让你为了目标选择拒接,而爱人这个角色则让你无法拒绝好友的盛情。
然而这样的争论最坏的影响是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哪一方获胜,你总是会觉得有一点失落——在与朋友聚餐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减肥失败而感到沮丧, 拒绝朋友之后也会感受到不安和内疚。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在对立的双方角色中任选一个,而是让更多的角色加入到情景之中——让思想者告诉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都不会立马胖十斤或者与朋友绝交,让勇士帮助你选择出最实际的方案。
然而不仅仅是在“如何选择” 这种人生的细节, 如果想要无悔地过好,对于“四种角色”的认知和运用也极为重要。
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我们要不然就是“思想家”,要不然就是“爱人”;
我们在归结自己,总结自己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局限成某一种类型的人——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不爱讲话的人;我就是一个管不住嘴巴的人.....可能是因为改变自己和挑战自己的极限需要太多的精力,懒惰的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某一个表现很明显的方面就是我的全部”这样的设定。
我们用最舒服的方式作出了人生一个个选择,然后再用“做自己”来精神麻痹自己的空虚和懦弱。
回顾生活的道路,我们很容易通过思考得到这样的反馈——是的,我就喜欢这样做。 因为这才是我醃或者当听到自己另一半提出要求时,会自然而然地回答——对不起,但这就是我处理事情的方式。 当我们纵向探索自我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相远远不止自己看到的这些。 试着抛弃固有的观点,认为自我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神经学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多样性, 我们的大脑可塑性可以延长很久,你是拥有多面性的, 你一直在行进。
正如 我们整本书所讨论的问题, “寻黄金所在”的过程就是睁开双眼从现在开始你的旅途, 当然, 你可以选择自动驾驶的模式。你可以继续使用自己喜欢的策略,重新陷入相同的表现落差。 哲学、心理、精神的固有观点,让你一直生活在恍惚之中。 你有自己的规矩,你随着大潮流进行,这并不是太糟糕:你可以像往常一样读过每一天,但你无法与自己的本我产生过多的联系。你也永远不会发现一个更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