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开的一本书,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读了大约全书十分之一的样子。
说实话,有点儿云里雾里,没大读懂,暂时还没get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到底是啥。
首先,专业术语看起来有点儿深奥,影响了理解。比如演化算法,乍看上去像是一个大数据语言,但随着阅读的进行才渐渐发现作者其实要表达的是中国经济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其次,大段的想象场景的描写,不知道表达的目的是啥。比如开篇不久就用很长的一段文字想象了一个尚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想要挣脱束缚降临人世的场景。我理解作者是想借此隐喻一些新生的事物正在萌芽生发,但谁知作者并未提及类似的内容,而是画风一转,开始详细地介绍胎儿父母的学习经历、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对养育下一代的看法,以及双方父母与小夫妻一起为此所进行的准备、动员。
还有,时不时使用隐喻的写法,也是很大很大的一段。比如作者将乌镇的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比喻成一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彼此依赖共生的生态系统,为此作者不惜用长约上百字的篇幅细细交代了一座森林各部分的功用。
以上的这些看上去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作为一种社科读物,这种迂回深奥的表达令人困惑,显得冗杂,读来过于主观和情绪化,因此缺少了社科读物所应有的简洁、客观、专业之感,自然会影响其信服力。
这也给我提了个醒,不同性质的文章,需要采用适合的表达方式与文字风格才好。否则不合时宜的抒情、描摹与故作深沉只会适得其反。
明天接着读,看能否拨开迷雾,得见作者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