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太多育儿理论里都会提到的原则,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共情,但是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会在共情中碰壁,会发现怎么越是共情孩子的情绪反而越强烈,哭的越凶,还越来越玻璃心。
听了今天的导读,还有前两天群里的学霸佩佩的发言,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很多时候我共情的出发点都是错误的。很多时候我跟孩子共情,是希望达成自己的目的,我都跟你共情了,你快按照我的想法来吧。群里前两天讨论的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事情,换做是我,肯定也会说我知道你不想去幼儿园,你现在很难过,然后说我会早点接你之类的,这就算说出理解孩子的感受了,其实现在想来一点也不是,我一点也没有理解孩子,我只是肤浅的用这句话敷衍了孩子,并没有说出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在这里我还有个疑惑,如果孩子的需求是不合理的需求要怎么引导呢。
反思自己,最近各种事情忙的焦头烂额,已经好久没有跟孩子好好沟通聊天了,今晚好好的用心的给孩子读了书,孩子又给我读了书,然后我们一起开心的睡觉,我能感觉到孩子的满足,突然觉得以前孩子不肯睡觉,可能是因为妈妈的陪伴还是不够。
我相信我们真的用对共情的时候,孩子给到的是无限的惊喜。
知识点梳理:
一、共情:
共情是指理解和体验他人内心的能力。它包括通过对方的言行,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以及借助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对方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同时把自己的体验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二、共情的注意事项
1.共情需要家长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的情绪。这样才能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
2.需要觉察和分析孩子的情绪,不止通过孩子直接用言语表达的内容,更需要去觉察孩子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比如声调、语速、表情、动作、姿态等。
3.我们需要通过这些觉察去发现孩子背后真正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并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和疏导。
三、父母的共情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接纳和爱,内在世界因为被无条件接纳和关注,而感到了安全,父母的共情也鼓励并促进孩子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探索仍然是心理成长的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