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亲情第一
事件:端午节放假两天,孩子上课半天,还有的时间希望他能在家好好复习,可是有亲戚邀约,昨天出去玩,今天又要到外婆家。
情绪:担忧
我在想:觉察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的想法改变了,情绪就消除了。
情景:当妈妈表示到外婆家去时,我表示希望孩子能在家好好复习,征求孩子的意见时表示同意,还开玩笑说“爸爸不孝”,妈妈借题发挥。原来有几次到外婆家,他一个人在家守着也不去,今天是非常情愿去了。我理应支持才对,这也是亲情第一的原则吧!
那就走起吧!
相信他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把握,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二 周末的考验
事情:每到周末孩子总喜欢多玩手机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感觉没有玩好。
情绪:郁闷
想法:如何同理他的情绪,洞察孩子玩的背后的动机。
如何做:
1.换位感受:上了一个周的学,感觉累了,周末想放松。
2.看见玩手机背后的动机:想获得快乐,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就感。
3.在玩游戏过程中切忌唠叨,引起孩子的反感,适当的提醒。
4.在孩子心情好时,跟他商定协调游戏规则,达成共识,双方遵守。
三 不喝饮料
事情:孩子经常喝饮料,我们提醒说不喝饮料,但收效甚微,不可能天天跟着他,给的钱都是他自己支配。
情绪:无奈
想法:如何做让他认识到喝饮料的危害呢?
做法:孩子说发现自己变白了,妈妈说那是因为现在的饮料喝的少了,白开水喝多了的缘故。
正好前几天遇到一熟人,说起招收新兵的时候,很多人体检抽血,发现血液粘稠,不能被录取,是因为喝了过多碳酸饮料的缘故。
在跟孩子谈起时,说可能是碳酸饮料里面有色素添加的,会影响血液,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太多的碳酸饮料会让钙质流失,影响身高。
孩子说他有一次把饮料倒进装水的碗里,发现水全部变成跟饮料一样的颜色,当他卫生纸放进碗里时,纸变了颜色,而水的颜色变浅了。他说确实饮料喝多了不好。
相信通过谈话,他能够意识到饮料的危害,原来我们只是说不喝,没有说出为什么不能喝,没有让他发自内心的认同,当然效果不好。
感悟:凡事三法在于三,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总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 权力之争赢理输情
事情: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总是会用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属于专制型父母,总希望他能够按照我认为的正确来,当意见不一致时,就发生了权力之争。
情绪:无力,想改变
想法:比较矛盾,按照父母的孩子不听,按照孩子的父母不愿意。有时即使达成也是相互妥协的结果,不是双方心甘情愿的,发自肺腑的。
如何做:
1.学习理论:用理论来引导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2.觉察认识:权力之争有何特点?当与孩子矛盾时不争输赢。
3.不争对错:认识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4.面对问题:家长做到从权力之争中撤出来,当情绪好时在进行有限沟通。
5.讲故事:以他人的故事让孩子参与,明白事理。
6.改变自己:努力从专制型父母向权威性父母转变。
五 关于作业
事情:孩子写作业总喜欢先玩后写,经历多次后,我们理解了他,但每次到最后还不着急就会显得不淡定。
情绪:恼火
想法:能否改变想法,改变自己的恼火的情绪
如何做:1.分清人生三件事,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我只是提醒。
2.认清现实,这是他一贯的习惯,不可能马上改变,接纳他的现状。
3.玩和学不是对立的,只有当他玩够了,身心放松时就会全力以赴。
4.了解他的动机,肯定他的情绪,同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