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以《让阅读真实的发生》为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并且分享我的一些浅薄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商酌,共同努力走好语文阅读的路。
下面我就三个大的方面来和老师们交流。
一、为什么要整本书阅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重视,新的部编语文教材倡导建立“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明确要求让语文课回到读书,让孩子多读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在制度设计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日益得到凸显,中高考也开始加大对阅读量和名著阅读的考察。相对于单篇课文的阅读,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语言学习情境,有助于他们避免语文学习的碎片化倾向,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穿越时空的魅力,深刻而系统地建构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素养。
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要求,基于中高考的需要,从长远和现实意义来考虑,我主张老师带领学生要多读几本经典,精读几本名著,完成最有价值的整本书阅读。
二、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整本书阅读?
这里的整本书,指的是经典的作品,是与作者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有独特的灵魂和气质的作品,如文学作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者哲学著作,如《蒙田随笔》……
当然,像《论语》《老子》这样的“言论集”虽然看似一些碎片,但却是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的书籍,也是一部完整的书。
那么再来谈谈如何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我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分别来谈。
第一,书籍的问题怎么解决?
一个教室里最美的风景应该是书籍,是真正供孩子们阅读的大量的书籍。那么大量的书籍从哪里来?
这个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困扰着很多老师,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应该说,让孩子们买一本书读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是小孩子读书,氛围和影响很重要,只是让孩子书包里有几本书,是不太容易形成整体的阅读氛围的,如果把孩子的书籍聚合起来,放在一起共享效果就不同了。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上学期,我们搬进了新教室,我特别想我的教室里有许多的书籍,能够供孩子们随时阅读。于是我就找家委会同志商议,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后,由家长出资购买书橱,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的书,于是我们班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书墙就形成了。教室里有书橱,把孩子们在家里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读的书聚在一起,让孩子们一起来读,就能更好的引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这些书籍就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样让书籍走进了教室,教室有一种很浓厚的书香气氛,孩子们在集体的力量的驱动下是最有向上的力量的,这样就有利于养成读书的习惯。
老师们可能有这样的困惑:城里学校家长们是配合的,乡村的很难做到。
我的建议是,你试试看,说不定会有奇迹。或者可以请求学校的帮助,凡事想办法总能解决。
第二,让学生什么时间读书?
我们都明白,每个学校每天的课程表都是排的满满的,这里面大都没有阅读课的位置,即便有,一周拿出一节语文课来读书,时间也太少了,要知道,读书是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都需要坚持的事。我的做法是,用大课间时间读书。
我们的大课间有二十分钟的班级活动时间,这二十分种就是我们的黄金读书时间,时间久了,孩子们喜欢读了,就随时可以读,有的课间也读,有的晚上临睡前也读,每天保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是绝对没有问题。
这里注意的是,老师们一定坚持让孩子每天都读,而且一定让他们有比较一致的固定的读书时间集体来读,在这个时间里老师也要和孩子们一起读,这一点不可忽视,这样有利于形成氛围,更快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当读书成了习惯,怎么读书就不是问题了。
第三,如何监控好学生读书?
这个问题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我分为三种情况来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种情况:让孩子散读一些书。
我建议大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推荐下,自选每天想要阅读的书籍,不必规定必须是哪一本。我推荐学生读的书有这样几类,有大家散文,如,毕淑敏,张晓风,林清玄,迟子建,朱自清等,有短篇小说,中外都有,有经典名著,有历史著作,名人传记,哲理类随笔等。
对于散读的书,可以“连滚带爬”的读,读得开心就好,不苛求字字落实,目的就是,通过广泛自由的散读,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第二种情况:进行名著阅读
在这里,名著阅读我指的是我们课本后面规定的必须读的书。
这个我们一般都是要在假期里读完,做批注,做读书笔记。看图,这是我们假期设计的名著阅读笔记——读书,遇见最美的自己。(见课件)
再来看学生的批注:(课件展示)
那么对于名著阅读,应该怎样来检测学生读的效果呢?
下面介绍我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做法:开展多样的读书报告会活动。
下面给大家提供我常用的两种读书报告会模式:(课件展示)
模式一,分块式展示
方法步骤
(1)分配任务到小组(作者简介,文章整体内容,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品质,其他人物及其品质,主要故事情节,我喜欢的人物和故事,我喜欢的段落,书的艺术特色,我的读书收获)
(2)小组交流
小组推选同学上台演讲(脱稿)(课件展示图片)
模式二,主要问题研读式读书报告会展示
如,我的一个小方案设计:
名著研读读书报告会
目的:促进整本书阅读,和问题导读式阅读。
书籍:《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方法步骤:
设计一个主要问题来研读一本书。
提示:问题可大可小,通过阅读研究,形成自己的读书小评论,用演讲的形式参加报告会。
每班出一名同学,参与级部报告会。(课件展示班级报告会和学生的读书评论)
第二种做法:试题性检测
这个形式的检测主要是针对考试而设计,要求是结合考点来出测试题。
第三种情况:专项研读——《论语》专题研读。
这一学期,我个人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我和我工作室的老师们所做的就是《论语》专题研读。我们精选了《论语》中的50句名句,以诵读式和活动式为主,进行研读。下面是我设计的方案:(课件展示)
方案比较长,时间关系,无法一一展示。
这个专题研读检测的方式主要是默写名句和主题活动汇报。
我的这三个方面,有精读有略读,有经典,有时文,既能满足考试的需要,也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同时我认为以上散读、名著阅读、专题研读共同可以使用的检测手段还有两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读写结合式
于永正老师说: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他还说,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做,孩子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是的,要想让学生读书有效果,让阅读真的发生,写是必须的,以写促读,以读带写。
我的语文教学的日常很大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我们平时的作文大都是跟着课文学作文。但是假期里或者周末就放手让学生写。暑假里,我教会学生用美篇写作,写好后发给我,每天我都收到来自于学生的习作。
看,我的截屏记录(课件展示)
看学生假期自己写作出的文集:(课件展示)
展示一篇学生的美文(课件展示)
有的学生一个假期写了三十多篇随笔,大约3万字。那么他的读书效果不言而喻。
读写结合促进了学生形成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是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事。
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老师的熏陶,我认为教语文就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带领一群孩子爱上读书写作。我每天都会读书写随笔,这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
第二、调研式检测
下面是我对学生读书的调研,这是从上学期到现在学生阅读的数目,只做部分展示:(幻灯片呈现)
阅读书目:王艺卓
《毕淑敏散文精选》
《琦君散文精选》
《雅舍小品》
《雅舍忆旧》
《雅舍杂文》
《雅舍随笔》
《南京安魂曲》
《镜花缘》
《穆斯林的葬礼》
收获: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让我获益匪浅。之前,我并不喜欢读散文,暑假中,大量地阅读散文改变了我以往的态度,让我喜欢上了散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优美。《南京安魂曲》是我第一次接触有关战争的书籍,有些好奇,日军的暴行让我吃惊,更让我悲愤。阅读,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有所改观。
阅读书目:张思琪
①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再被狐狸骗一次》
《狼王梦》
《白象家族》
《斑羚飞渡》
《最后一头战象》
《虎娃金叶子》
《情豹布哈依》
《虎女蒲公英》
《红奶羊》
《疯羊血顶儿》
《保姆蟒》
②其他动物小说:
《狼王1》
《狼王2》
《狼王3》
③哲理:
《哈佛家训》
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呐喊》
收获:在我所读的书目中,大多是动物小说。我个人比较喜欢阅读动物小说。通过看这些动物小说,我对一些环境描写以及对事物描写等方面比原来有了很大进步。在读这类书籍时,必须带有自己的想象力,一边读书,一遍增长我的想象力,丰富我的画面感。接触了书籍,我的课余生活都被利用了起来,也不像原来一样枯燥乏味了。我喜欢带着一颗好奇心,去和作者一同领略别样的风采。就这样我学会了慢慢让自己静下来,变得沉稳。所以我因读书而改变……
王晨盛阅读书目:《刀锋》《自由的夜行》《瓦尔登湖》《人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把心安顿好》《狼王梦》《君子之道》《唐诗素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朱自清散文》
收获:读书的感觉是幸福的,是美好的,让我这个晕车不便出远门的人能带着一颗充满憧憬的心在书本里游历四方。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使我尽情享受,故事的情节转折,精神上的历险,使我流连忘返。在老师的感染下,我爱上读书坚持读书,从读书中发现美好的自己。
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总量的要求是260万字,通过调研结果看,我的学生一个学期多的能够读到100万字左右,少的能够读到50万字左右。那么,四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就是相当可观的。
三、整本书阅读的收获有哪些
坚持了一个学期的整本书阅读,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首先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
1、安静下来的教室
想想带这群小孩子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多里无法在面对面的守护里感受到他们成长的速度。但是我却能清晰的记得他们刚入校时的样子:唧唧喳喳聒噪的像小鸟儿,你追我赶无惧的像野马儿,走进教室,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如今的他们,在稚气的脸上有了那么一丝理性的成熟,他们会很优雅的问候你,他们会很自然而又礼貌的靠近你,或坐或站都是绅士淑女的样子。
是书籍无声的熏陶无声的教育,在默默的提升着他们的气度。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我相信书籍就是这样的东西。
2、开始有了思考力的孩子
沉静下来的孩子渐渐有了沉静的思考。
这样的思考力,首先是表现在对自己行为规范的反思。
记得有一次作文写《我的老师》,一个学生写我对他说谎话的惩罚,他这样写:老师啥也没说走开了,我内心是多么的懊悔……
可孩子在作文里详细记录了他说谎后的自责心理,还说:老师其实早就看透了我,没有揭穿我,这是多么高的教育者的境界。
这样的反思真的让我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开始了有了自我教育的意识。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上进心。这说明孩子们内心开始构建自尊,上进的机制,这将是真正良好教育的开始。
是书籍的力量让孩子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这样的思考力其次表现在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上。
比如,通过作文课,我明显的发现了孩子们作文有了内涵,孩子们在写到我时,有那么清晰的理解和懂得:说我有爱美的心灵,说我有生活的情趣,说我有发现他们优点的眼睛,说我有带刺的温柔……在写到数学老师的时候,孩子们能够精确的解读老师严厉勤奋的苦心,即便是写到老师爱拖堂,也写的那么体谅和感激。
孩子们有了洞察人的眼睛,有了体谅别人的善良,有了感恩的心,他们能够理智的去对待自己的学科老师,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专心学好学科知识。
是书籍的力量让孩子做到这些!
3、主动做事的孩子
每天早上走进教室,我看到的是打扫的值日生,是朗朗读书的学生,是负责提醒管理的课代表,那么认真。我就静静的坐在前面看我的书就好。
课间走进教室,是在书架边选书的孩子,是在轻轻聊天的孩子,是在书桌前看书的孩子。每到课前两分钟,课代表一声令下:课前准备。孩子们马上进入课前状态。那么认真,我就静静走开就好。
洁净的地面,利索的讲桌,绝对忘不了擦的黑板,整齐的书籍,茂盛的花儿,入校的开门,放学的关门关窗,课间操的带队,放学的队伍,班级的主题活动,各种评比量化……所有的烦扰班主任的事务都是学生层层管理负责,决定不会有人让我操心,他们知道,只要我操心了就是他们失职了。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我想是书籍让我找到了最好的教育之路。
其次看阅读对语文成绩的影响:
4、打开学习语文之门的钥匙
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因为学生读过的每一本好书都是使他的思维能力,表达方式,精神境界得以提升的最好的老师。
学好语文的根本就是大量的,高品味的阅读,除此以外,别无二法。老师放开分数的束缚,大胆的推进大量阅读,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你做的是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
说实话,因为各种原因,我分到的这些孩子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尤其是语文素养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和成绩,我选择了和学生一起阅读。
你肯定有这样的疑问:让学生读这么多书,真的会提升成绩吗?耽误时间影响成绩怎么办?
刚开始我也是挺担心的,成绩对于我们每个学校,每个人的意义不用多说,我也是大着胆子抱着试试的想法进行阅读的,我是这么想的,第一我的语文课照样学,就算阅读也不影响课本学习,那么成绩就至少不会退步。第二,学生正处于读书的大好年华,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引领他们读书。第三,这个时代的教育必须让学生读书,无论中考高考都需要学生大量阅读。第四,做老师应该有点大情怀,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一个读书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无论他过怎么样的生活都不会让灵魂堕落。每个孩子好了,每个家庭就好了,每个家庭好了,整个国家就好了。
基于以上思考,我放开胆子让学生读书,在班级里读书大约一个月的时候,我的孩子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期中考试在没有任何复习的情况下,我的语文成绩和班级成绩大幅度提升,
寒假和暑假我个人和班级的总成绩都名列市里前茅,事实证明,读书是可以让鱼和熊掌兼得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书籍的力量大家可以相信!
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业幸福来自于和孩子们一起读写,真正做到诗意栖居在语文教学里,非阅读不能及。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阅读真正发生,让我们师生的生命在阅读中诗意的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