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归纳逻辑和类比逻辑,逻辑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法,它有一套严谨的规则,教你如何组织和运用知识。
以我的经验,中文世界,各种翻译而来的逻辑思维训练书籍以及各种网红宣导逻辑思维,如果你照着去买书或者照着去做一些训练,会发现没啥用。逻辑能力强的还是那些有天赋老本可以吃的主,焦虑如何学逻辑的人收获的是更焦虑。为什么这样?
一,逻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思考要遵守严谨规则,就必须从小训练理性概念、定义和分类。从清晰表达开始,从不说空话套话开始,从热爱思考开始。从小学会思维检查,上句话与下句话有没有必然联系?得出的结论和观点是否经得起反驳?给出的理由是否支持结论?是否能排除情绪和偏爱就事论事?等等。表现在理科,就是是否真明白理解原理和概念?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是什么样的必然关系?解决策略所需条件如何才能充足?没有这些细密思维基础,看再多逻辑书,上再多思维训练课都没什么作用。正典的作业就有这个要求,只是孩子刚上课,交作业不多,我需要多观察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才能在真实作业中看到他们的思维水平处于哪个层次,才能进行下一步引导,不能急。那种还不清楚孩子思维到那一层就直接让孩子发表看法并给予思考模板的,最终会发现热闹一阵之后并无果效,因为这跟刷题无本质区别。
二,知识存量不够,认知太过局限和单调,逻辑是一条暗线,知识是散落的点,即使先天逻辑能力强,如果所需论证的点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那么这个暗线也没珍珠可串,逻辑能力隐没不显。所以会出现很能侃的人貌似能说会道,但库存内容极其贫乏,翻来覆去炒剩饭,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和复杂论证,也不能应对完全陌生体系的思考。表现在理科就是科普知识严重缺乏,具象与抽象对应供需不平衡,内存不够,跑不动宕机。
三,数理逻辑是逻辑的分支,形式逻辑在数理上就表现为几何推理,归纳逻辑在数理上就表现为概率统计,类比逻辑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力,表现在数理上就是平面与空间类比、数列类比以及公式拓展。
综上,要培养大孩子的逻辑能力,首先培养爱思考的习惯,体验到思考是一种乐趣,非智力因素阻碍,智力是不愿参与的,这就是对于不愿思考的孩子,思维训练无效的原因。
其二,拓宽知识体系,培养探究式学习习惯,有珍珠可串,线才有作用。
其三才是学习几何推理、逻辑论证以及谬误厘清
依我观察,目前中国孩子大多前两步没走完就急着走第三步,反而加深逻辑恐惧,这也是正典不在局部做碎片迎合的原因,请相信我比家长更知道本土逻辑教育的缺乏,也请相信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在扎根的基础上,没有一种能力可以凌空培养。
让孩子认真学课程,多加思考再认真完成作业,过程比结果重要,思维是点滴建构的,不是灌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