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蕴含着“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和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正在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既要“多开口”,也要“开对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只有“落地落实”,才能“开花结果”。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应该跟进传播到哪里,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楼宇企业、街道社区,用大白话、接地气的语言和形式开展政策宣讲,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群众解开思想上的“扣子”,促进党的各项方针在基层有效落实。
调查研究下基层,既要“下得去”,也要“上得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只有真正把身子“扎”下去,把耳朵伸过去,把意见簿摆出去,才能把问题和办法“捞”上来。第二批主题教育更直接面向基层,面对的矛盾问题也更为复杂、尖锐、琐碎,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出步子,砥砺弘扬“蹲下去看清蚂蚁”的务实作风,直插现场、直面群众、直击矛盾,充分运用问卷调查、座谈研讨、蹲点调研等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了解情况,尽可能掌握更多第一手资料,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真正做到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予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难点堵点在一线打通。
信访接待下基层,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力度”。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沟通,发现倾向性问题、深化规律性认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既要以心比心、换位思考,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开展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做实信访源头治理;也要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会同行业部门、镇街村社形成工作合力,以最高的效率、最大的能力,推动予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
现场办公下基层,既要“马上办”,也要“办到位”。“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党员干部既要发扬“不怕苦、能吃苦”精神,敢于走出“舒适区”;又要保持“马上就办”的主动性推动“机关会场”向“基层现场”转变,“第一时间”解难题、办实事;还要拿出“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列出问题清单,一项一项研究,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时限、跟踪问效、形成闭环,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四下基层”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新征程上,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汲取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努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就一定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