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设想一下,在你面前有两个杯子,一杯装的是你熟悉的凉白开,另一杯装的是未知的液体(无毒)。你会选择哪一杯?
你心里清楚地知道,凉白开无色无味,不难喝但也谈不上好喝,平平淡淡;而另一杯中的液体可能如糖水般甘甜,也可能像中药般苦涩。你犹豫了,一方面不愿满足于凉白开的平淡无味,另一方面又担心选择未知液体可能带来的苦涩。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求职中,选择一份很“稳定”的工作,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循规导矩,看似生活很有规律,实际上却是每天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工资是以时长而不是业绩来衡量。
“不用着急,工作今天做不完还有明天”;“不用慌张,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人顶着”;“不用太积极,枪打出头鸟,反正大家都这样……”。
这样“舒服”的日子过久了,渐渐地便忘记了“责任”二字怎么写,习得的全是推脱之辞,厚黑之道。
就像微观世界里粒子的排布总是趋向杂乱化,人生来就会向着“使自己变得舒服”的方向做选择,即使他知道这样做或许并不能使自己进步,甚至还有可能退步。
有些人害怕和人打交道,便给自己贴上“内向”的标签,将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封闭空间里,每每有朋友邀请聚会时,便以各种理由推脱。在他看来,社交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他拒绝了每一次锻炼自己、突破自己的机会,渐渐地,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他变得孤立无助,是他亲手斩断了自己身边所有的人脉。
有些人害怕向领导汇报工作,总担心领导会批评自己,便选择将这自我展示的绝佳机会拱手让人,哪怕自己是项目中付出最多的那个。宁愿放弃晋升的机会,也不愿突破自己,任内心假想的恐惧摆布着。
还有些人,脑袋里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绝妙想法,却堪当“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被未来的不确定性所束缚,惧怕行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用学生的思维丈量事业,总觉得只有在做足够多的准备之后才能开始行动,而机会往往就在所谓的“准备”中流走。
雏鹰克服了坠崖的恐惧,才有了搏击长空的资本;金蝉突破了外壳的束缚,才获得了飞翔的自由;生活就像乐高,只有敢于打破现有的形态,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图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