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盘逨lái盘与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下)

六、关于窖藏

古代的窖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宗教的习俗,把祭祀后的器物掩埋,不再使用。另一种是因为战乱、政治或储藏财富等原因,埋下后期望未来取出。眉县杨家村窖藏一般认为是因为战乱,西周末期为躲避犬戎入侵而迁徙,埋藏了珍贵的青铜器,但再没有机会回来取出。

七、眉县杨家村青铜器高颜值的来历

杨家村窖藏虽然已经距今约2800年,铭文和花纹基本上都清晰可辩,有些青铜器颜色金光熠熠,如四十三年逨lái鼎(甲)、叔五父匜。

青铜器的锈蚀主要是由直接的化学作用和电化学腐蚀所致,这两种腐蚀往往密不可分。铜在空气或地下保存时接触氧气,就容易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₂O,进一步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氧化亚铜遇水、二氧化碳、氧气进一步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氧化铜及碱式碳酸铜在显微镜下观察均有空隙,并不能很好地保护青铜基体。

一般情况下,青铜器埋在地下,土壤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就开始复杂的锈蚀过程,其中氯离子Cl-可渗透过金属的氧化层,在基体的内表面生成氯化亚铜CuCl,在潮湿有氧的环境下进一步反应生成绿色粉状锈,侵蚀青铜器,是青铜器的有害锈,又称“青铜病”,或被称为青铜“癌症”。

杨家村窖藏的青铜器之所以保存完好,是因为窖藏窑洞一直未坍塌,密封良好,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封闭空间。摆放的青铜器器身几乎未与土壤接触,土壤为弱碱性,氯离子Cl-含量低,环境缺氧、缺水、缺二氧化碳,所以青铜器的锈蚀生成缓慢,未发生“青铜病”,有些青铜器保留了刚铸好时的金色,颜值极高。

八、眉县杨家村窖藏的考古之最:

2003年的杨家村窖藏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被学者盛誉为“近十年来全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荣获“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也创造了七个考古之最。

1、首次发现西周青铜器的横穴式窖藏。

这种窖藏构造使青铜器未受土层压力,与泥土接触不多,因而保存完整,锈蚀不严重。

2、首次发现系统介绍一个家族八代世系事迹的青铜器。

3、是青铜器铭文最多的一次考古发现。

27件青铜器件件有铭文,总计4000余字。

4、“四十三年”逨鼎是已知有纪年青铜器中纪年最高的。

5、首次完整记录周王朝从文王到宣王共12位周王的名称、次序等重要史实的青铜器,是铭文记录历代周王最多的一次发现。也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周王世系是可靠的。

6、首次在青铜器铭文中发现“(周)孝王”。

7、逨盘铭文多达372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西周铭文最长的青铜盘。

杨家村窖藏最重要的当然是铭文,特别是逨lái盘,印证了几乎整个西周诸王的世系,与其他青铜器中的铭文可以互相对应,例如盠lí驹尊中说盠的父亲是“文考大仲”,逨盘中“惠仲盠父”的父亲是“新室仲”,学者认为是同一人,盠方尊、彝中说的“文祖益公”就是逨盘的“高祖公叔”。

通过逨盘可以还原出单家与周王世系的对照关系,也从侧面印证了晋侯墓地。


逨盘记录的周王世系与《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完全吻合,真正起到了以实物证史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青铜史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