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

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

转自:平行生活实录

编辑:张帆

关注

2018-05-09 09:13 · 字数 6695 · 阅读 29897 ·  平行生活人物馆

作者:小七姐

曾几何时,父母辈都期待着孩子长大后,可以过上安稳平淡的生活。于是,他们会再三强调着“铁饭碗”的重要性,生怕孩子们天性“爱折腾”,一不小心就脱离“正常”轨道,偏离了方向。

稳定自然是好的。可这是一个不断更迭的时代,要在这种动态环境下寻求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渴望稳定,却又不安于稳定,正是当下大多数人面临的现状。其实,不论哪种工作体制下,没有不适合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人。

重要的是,随时保持离开的能力,让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时刻面对新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由被动转为主动,那么,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稳定。

初入职场渴望脱单的95后——飞鱼

初入职场的我,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国企内工作。压力相对小,上班时间规律,也能解决我的户口。

我理解的稳定,是稳中求进,待遇相对也“稳定”,所以还需要自己先在本单位努力工作,并提升自己能力。

我认为,稳定是一种心态,稳定或不稳定完全取决于个人。如果家里有底子,有房有车啥也不愁,那确实很稳定,怎么选择都不会差,心态自然就稳。

反过来,家里没底子,拿着一份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房子是奢望,孩子都不敢生,看着昔日同学年薪几十万,时间一长心态都崩,天天琢磨着跳出去,又谈什么稳定?

所以说,知足常乐,不好高骛远,懂得人生得失皆有定数。心态一稳,生活自然稳定,跟是不是在体制内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心态下,自己也可以利用时间丰富业余生活,有更高追求。比如拥有更好的学历或是培养爱好、开展副业。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在体制内上班,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副业,有声有色地生活着,我们都叫这种人为“斜杠青年”。

毕竟,所谓的“铁饭碗”,大部分收入水平不高,仅靠体制内的收入养活自己,也就是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日后要结婚生子,肯定是不太够的。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和竞争更大。企业每年会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大家的竞争意识都很强。

没有关系的普通家庭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升职加薪。如果没有晋升,待遇也只能停留在平均工资水平。

我们单位整体氛围很好,党建和工会工作比较完善,会让人感觉是在组织内生活。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前辈对待晚辈们都很友善。

公司整体比较年轻,没有传统国企的迂腐气息。虽然才刚来,但我已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单位对我们新员工比较有人文关怀,即使是领导也很亲切。

去年过年回家,我一直没买到火车票。领导知道我的情况后,托他在铁路上工作的亲戚,帮我从内部买到了票,我很是感激。

如果不来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像我这种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能人。

工作前的我,很少会做长远打算,现在的我,在所谓的“体制内”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得到锻炼也成长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工作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我内心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想过多姿多彩的生活,想要未来财务自由,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受到限制。

那么,我必须为此更积极,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不懈地努力。只要内心有动力,抓住自己零散的时间,照样可以达到预期。

短期内,我希望能尽早脱单,在人生道路上能遇到心灵相通的另一半,两人可以朝着相同方向一起奋斗,并组建幸福的小家庭。

想做“包租婆”的90后——圈圈

我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现在刚进入体制内十个月左右。

曾经的同学都以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甚至还有人以为我可以在单位织毛衣,但实际情况是,我常常忙到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我是个不太合群的人,平日只喜欢小范围的密友社交,这也造就了我有些轻度强迫症,很容易焦虑。因此,我更倾向于过规律的生活,不喜欢生活当中充满变数。

这也是我选择公务员的原因之一,单位可以包容我这种一无所长的人。虽然,大多数人理解的我这种稳定,认为我“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被拖欠工资”,我却觉得未必。

因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竞争,不具竞争力的人会被慢慢淘汰。体制内工作也是同样,且更需要时间沉淀。

如果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职业规划一致,在哪都会体现自身价值。尤其是那些有政治抱负的人,更会觉得动力十足。

而现在的我,才刚刚进入这个大环境,职业规划还不太清晰,加班、竞争,却一样不少。目前的薪水只能让我这个“单身狗”尚可温饱,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来说,却有些捉襟见肘。

我现在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天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自己没兴趣、也不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以至于很多想做的事情只能搁浅,我甚至可以预见一个未来仍旧一无所长的自己。

刚刚进入体制内时,我也曾踌躇满志地计划了很多。想着即使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我也能做出一番成绩,却没想到打击来的这么快。

我曾写过一篇稿子给领导,领导看完和我说:“说假话当然是不对,但真话也不能全说。”

那是我入职以来写的第一篇,当时天真地以为,经过自己认真且再三斟酌的稿子一定可以顺利通过。却不曾想,习惯了说真话的我,却也有不得不为的时候。

我不敢想象,在无价值也无归属感的地方,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当然,身边也有主动跳出这种“稳定”的人,我觉得他们很有勇气,最起码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想,我还需要更好的沉淀,直到自己内心不再焦虑,才能算上真正的稳定。

最近,我在看《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林老笔下表达的这种闲适、优雅的陶情遣兴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

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都有时间看闲书和晒太阳,能自己做一日三餐,还可以做个“包租婆”,然后周游世界。

勇敢与怯懦并存的90后——小城

我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就一直在现在的国企内工作。从当初的孑然一身,4年多过去,我已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平时的状态就是两地跑,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石家庄。

要说单位给我最大的福利,就是回石家庄可以报销路费。我们行业的国企待遇,相比起其他企业来说,要略差一点,大家天天都在盼望着加薪。

虽然会有少量的解决户口指标,无奈僧多粥少,因此近年来单位的离职率在不断上升。

在我看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内心。我更加偏向“稳定”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安贫乐道,佛系看待这个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经济收入是一种“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收入不足于果腹,每天生活在房贷、车贷环绕下,经不起一场病的话,必然很难谈得上稳定。

这种角度上来说,即使身处体制内,我认为自己也并不稳定,因为我的内心还达不到这种稳定平静。

我所处的工作环境,每天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IT行业,周边人员素质较高,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行业技术牛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比自己更能勇挑重担的同事,竞争无处不在。

市场决定政策导向,社会体制的原因,国企必然长久存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变革就在眼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认为不存在无动力的“体制”,只有无动力的个人。所以,对于无动力的个人来说,在哪都不稳定。而对于有动力的人来说,在哪都可以是稳定。

这几年,我的收获和成长,绝不能用“体制”来限定。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员工来说,“体制”影响真的不大。

我不需要去为了适应“体制”内生活而改变自己什么,只需要努力且稳步提高自己即可。4年多下来,我对这种生活也有了一定感情,为人处世、协调组织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身边也有朋友主动跳出“稳定”,我认为他们很有想法,且有勇气,但没必要盲目去学习。自己的路自己选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

我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做一个安静、小资、温暖的人,可以和心爱之人一起周游世界。

虽然现在的我,勇敢与怯懦并存,浪漫与庸俗同在,却并不影响我为之努力。

想当艺术家的85后北京土著——亦新

我是北京土著,本科学的英语专业。刚毕业那会儿很不好找工作,家里面没有很好的关系,于是自己面试了很多私企,前两年在从事和英语专业一致的工作,但觉得都不够稳定。

后来,我选择从私企跳槽出来,撇开专业选择了现在的国企单位,做了6年行政人力工作。

我理解的稳定是单位不会说倒闭就倒闭,不会轻易被辞退,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一辈子耗下去没什么问题。

我所在的体制,教会了我严谨和程序化操作,每个环节要对接,凡事要做到滴水不漏。

整天的工作内容很简单重复,做做总结,写写汇报,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和强度都较低,时间长了可能会逐渐不太习惯和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强度。

压力小,工作强度不大,导致同事们总有大量空闲时间可以在单位里家长里短,到点按时下班。

当然也有不那么按时的。比如隔壁事业编的大姐一年也来不了几次单位,照样拿工资过得很滋润,男同事每天四点多就下班接孩子,媳妇刚生了二胎,也是事业编。

如果想要在单位晋升,可能更需要靠人脉和勾心斗角。这也让很多同事工作动力不足,只剩下在办公室浑浑噩噩。因为有的人一辈子都当不了科长,而有的人生完孩子回来就当上了科长。

不过,我认为这种表面上的“稳定”将被打破。随着两会后机关和国企改革,单位未来发展走向并不容乐观。

企业将面临政企脱钩,失去保护伞,必然要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出大的改善和调整。

我目前的薪水基本能凑合养活单身的自己。虽然本地人不用担心房租等生活开销,但长此以往,我内心一直隐约觉得不安,有种虚度青春的感觉,毕竟我还是一个有梦想且自以为是的年轻人。

我常常有种想辞职的冲动,但我妈会毫不留情地将这种冲动摁下,她希望我能像大多数单位的同事那样,赶紧在这个单位先把孩子生了……

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难免太无趣,和“稳定”比起来,我更期待个人能力的提高及被认可。

不过期待是一码事,行动又是另一码事。我始终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能力和年纪不成正比。

现在的我,在上班之余从事着笔译和写作工作,也算是自己的小副业。

小时候,我就有艺术家的梦。喜欢文学,后来发现自己当作家能力有限还不赚钱;喜欢摄影和美术,却并没有将爱好专业化,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目前的我很合适。我的愿望是: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工作),还能有闲有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全都用到正地儿上。

迷之自信的85后理想主义者——阳光

我大学学的计算数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的想法,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的国企单位,一干就是8年。8年内,我没有加过薪,身边的同事也大多纷纷离巢。

由于薪水不高,又有养家育儿的压力,爱人对我并不太满意。因此,我边工作边积极备考,希望未来继续深造或者换一个行业,比如我喜欢的金融行业。

我对稳定的理解,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而选择安于现状,从金融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人是“风险厌恶型人格”。而往往做好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不论是否在体制内。

我所在的单位,没有关系很难向上晋升,在基层死不了但也活不好,时间长了就变成温水煮青蛙,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大家开始思考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何。

虽然,在企业内会存在一定竞争,但这种竞争也是以如何让领导赏识为目的,而不是真正的工作能力。

所以,我觉得自己性格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不善溜须拍马,只喜欢更有创新的工作。人活着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原地不动。

随着国家在很多领域的影响力加强,使得更多人开始向往央企国企,好像进去了就可以不愁失业,但往往也限制自己个性和才能的发挥。

底层缺乏上升空间,能不能往上走要么看关系,要么看能不能让领导“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领导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我有个同事,曾因为迟到撞到了同样迟到的董事长,在说了句“董事长好”后,被开除了。开除的理由是,不穿工服还迟到。但其实是因为没给董事长面子。

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央企国企,都或多或少的行驶着某些公权力,即使是在体制内最底层。虽然我没有权力,但是我认识有权力的人或有机会接近有权力的人,这都会造成我身处权力之中的感觉。

我并不喜欢这种被权力围绕的感觉,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跳脱出国企牢笼,为自己而活。如果顺利,能进入喜欢的金融行业,成为一个知名的金融分析师。

渴望“小确幸”的80后辣妈——magi

我喜欢文学,研究生也是攻读的这个方向。幸运的是,在机关工作3、4年后,我进入了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创作单位。

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我可以在体制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薪水也足够养活自己和小家庭,很知足。

因为所学专业的知识积累,工作起来我得心应手。在体制内接触的平台更大,更加规范化,解决问题也知道走什么途径会更便捷。

虽然人在江湖,岂能尽如人意。但我还挺适应这种氛围,内心足够强大,学会自我调节就能很好地应对各种变化。

所以,我反而并不期待晋升,也觉得没必要。我理解的稳定,就是朝九晚五,收入稳定、生活状态稳定。

这样我也有更多相对自由的时间来自我要求,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做撰稿人、比如写作。

每个人追求不同,我们单位有一辈子不挪动岗位的,我觉得,只要她内心安定,这就是她所追求的稳定,就会由内而发的知足幸福。

我也曾动过离开“体制”的想法,但后来觉得还是有一份保底收入为好。尤其,在文学领域想要做到极致,我也需要目前的平台所给予的机会。

我有个同学,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小学教师工作。原以为她是因为当老师太辛苦,从此过上富太太的好日子。

没想到,她却选择去了私企,遇到老朋友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有我知道现在的她,过得还不如待在学校里当老师。

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选择了就只能往前走,没有后路可退。

我的目标是,可以走走、停停、看看、思考,再多写一些文学作品,争取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照顾好我的双胞胎宝宝们,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我认为是:识大体,讲道理,渴望“小确幸”。

说着“NO COMMENT , NO REASON”的75后——二胎奶爸

我是东北人,对稳定的渴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一种传统。过去的几十年里,体制几乎就是稳定的代名词,国考逐年火爆,引人侧目。

考研三年,读研三年,我啥也没准备就跟着大伙考公务员,居然稀里糊涂地进来了。

结果这一进来就是十多年。之前也是衡量再三,第一觉得体制里应该不会差,第二想着就算差难道还不能跳槽走么?

那时候年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直到进来后签了几年的“卖身契”就老实了。

这些年里,我感觉一直没有适应好这个环境,但还一直在努力适应中,也觉得自己有些小进步。

我属于比较宅的人,有了二胎后,带娃社交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只能选择宅在家里和娃社交。

于是,家庭和工作成为了我人生两大最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我几乎没有别的生活可言。

我理解大多数人说的稳定,是压力不大、薪酬中上、晋升不快,但公务员除了“晋升不快”,其他基本都不符合。

因为上升空间小,必然就会有竞争。竞争来自多方面,个人能力、资源,有时候甚至是运气。

近年来各项改革措施力度加大后,虽然体制本身不会提供多少外部动力,因为建立了太长时间,很坚固。

但体制内的人会因自我工作目标不同,动力也相应不同。尤其是刚进来的新人更加动力十足,因为年轻闯劲够、想法多、空间相对大。

看着这些后生可畏,我的心情却是——“当初的我也曾这样?” 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忙没太多意义,离升职还远,谁也不会记得你最初的辛苦。

除非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抛家舍业,身体也能顶得住,这样一旦机会来了才抓得住。但总体说,概率很小。

现在的体制,竞争、加班,已成了家常便饭。我能感到自己体重增加了,想法变少了,冲劲没有了,人也变老了。除了在小孩上学方面有一定优越感外,物质上是没有优越可言的。

因为待遇是可见的愈发落后于整个社会,按照“养活”的本义,自己是没问题,其他就不要想了。

这也是我宅的原因,社交从来都需要物质基础作为铺垫,可以说,自从有了娃,我也有了不社交的最好理由。

我曾有过离开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之前是随波逐流,现在却是有心无力。我也想明白了,稳定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因为人的天性是追求变化的。

稳定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所在阶层的稳定,甚至是稳定的上升。

见到太多优秀的人,在体制内有超过一般水准的上升空间,但突然跳出去了。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她辞职回办公室告别的时候,领导非常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她觉得其中有犹豫、有不甘、有重燃希望的火花。而她的那个领导一个月后也选择辞职了。

体制中很多人,大家觉得他们不会离开,不应该离开,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这样想。

但突然某个时点,也许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念头,他们就义无反顾地走了。所以说,稳定只能是过去时、进行时,但没人敢说是将来时。

所以,现在的我最期待的将来时是退休,想过退休后儿女膝下,老干部的生活方式。不要问我在体制内是否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我的答案是:NO COMMENT , NO REASON。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们一起窥探平行世界里的人和故事。

欢迎关注关注“平行生活实录”。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


平行生活实录


关注

2018-05-09 09:13 · 字数 6695 · 阅读 29897 ·  平行生活人物馆

作者:小七姐



曾几何时,父母辈都期待着孩子长大后,可以过上安稳平淡的生活。于是,他们会再三强调着“铁饭碗”的重要性,生怕孩子们天性“爱折腾”,一不小心就脱离“正常”轨道,偏离了方向。


稳定自然是好的。可这是一个不断更迭的时代,要在这种动态环境下寻求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渴望稳定,却又不安于稳定,正是当下大多数人面临的现状。其实,不论哪种工作体制下,没有不适合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人。


重要的是,随时保持离开的能力,让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时刻面对新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由被动转为主动,那么,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稳定。


初入职场渴望脱单的95后——飞鱼

初入职场的我,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国企内工作。压力相对小,上班时间规律,也能解决我的户口。


我理解的稳定,是稳中求进,待遇相对也“稳定”,所以还需要自己先在本单位努力工作,并提升自己能力。


我认为,稳定是一种心态,稳定或不稳定完全取决于个人。如果家里有底子,有房有车啥也不愁,那确实很稳定,怎么选择都不会差,心态自然就稳。


反过来,家里没底子,拿着一份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房子是奢望,孩子都不敢生,看着昔日同学年薪几十万,时间一长心态都崩,天天琢磨着跳出去,又谈什么稳定?


所以说,知足常乐,不好高骛远,懂得人生得失皆有定数。心态一稳,生活自然稳定,跟是不是在体制内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心态下,自己也可以利用时间丰富业余生活,有更高追求。比如拥有更好的学历或是培养爱好、开展副业。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在体制内上班,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副业,有声有色地生活着,我们都叫这种人为“斜杠青年”。


毕竟,所谓的“铁饭碗”,大部分收入水平不高,仅靠体制内的收入养活自己,也就是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日后要结婚生子,肯定是不太够的。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和竞争更大。企业每年会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大家的竞争意识都很强。


没有关系的普通家庭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升职加薪。如果没有晋升,待遇也只能停留在平均工资水平。


我们单位整体氛围很好,党建和工会工作比较完善,会让人感觉是在组织内生活。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前辈对待晚辈们都很友善。



公司整体比较年轻,没有传统国企的迂腐气息。虽然才刚来,但我已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单位对我们新员工比较有人文关怀,即使是领导也很亲切。


去年过年回家,我一直没买到火车票。领导知道我的情况后,托他在铁路上工作的亲戚,帮我从内部买到了票,我很是感激。


如果不来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像我这种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能人。


工作前的我,很少会做长远打算,现在的我,在所谓的“体制内”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得到锻炼也成长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工作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我内心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想过多姿多彩的生活,想要未来财务自由,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受到限制。


那么,我必须为此更积极,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不懈地努力。只要内心有动力,抓住自己零散的时间,照样可以达到预期。


短期内,我希望能尽早脱单,在人生道路上能遇到心灵相通的另一半,两人可以朝着相同方向一起奋斗,并组建幸福的小家庭。


想做“包租婆”的90后——圈圈

我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现在刚进入体制内十个月左右。


曾经的同学都以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甚至还有人以为我可以在单位织毛衣,但实际情况是,我常常忙到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我是个不太合群的人,平日只喜欢小范围的密友社交,这也造就了我有些轻度强迫症,很容易焦虑。因此,我更倾向于过规律的生活,不喜欢生活当中充满变数。


这也是我选择公务员的原因之一,单位可以包容我这种一无所长的人。虽然,大多数人理解的我这种稳定,认为我“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被拖欠工资”,我却觉得未必。


因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竞争,不具竞争力的人会被慢慢淘汰。体制内工作也是同样,且更需要时间沉淀。



如果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职业规划一致,在哪都会体现自身价值。尤其是那些有政治抱负的人,更会觉得动力十足。


而现在的我,才刚刚进入这个大环境,职业规划还不太清晰,加班、竞争,却一样不少。目前的薪水只能让我这个“单身狗”尚可温饱,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来说,却有些捉襟见肘。


我现在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天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自己没兴趣、也不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以至于很多想做的事情只能搁浅,我甚至可以预见一个未来仍旧一无所长的自己。


刚刚进入体制内时,我也曾踌躇满志地计划了很多。想着即使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我也能做出一番成绩,却没想到打击来的这么快。


我曾写过一篇稿子给领导,领导看完和我说:“说假话当然是不对,但真话也不能全说。”


那是我入职以来写的第一篇,当时天真地以为,经过自己认真且再三斟酌的稿子一定可以顺利通过。却不曾想,习惯了说真话的我,却也有不得不为的时候。


我不敢想象,在无价值也无归属感的地方,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当然,身边也有主动跳出这种“稳定”的人,我觉得他们很有勇气,最起码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想,我还需要更好的沉淀,直到自己内心不再焦虑,才能算上真正的稳定。


最近,我在看《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林老笔下表达的这种闲适、优雅的陶情遣兴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


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都有时间看闲书和晒太阳,能自己做一日三餐,还可以做个“包租婆”,然后周游世界。


勇敢与怯懦并存的90后——小城

我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就一直在现在的国企内工作。从当初的孑然一身,4年多过去,我已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平时的状态就是两地跑,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石家庄。



要说单位给我最大的福利,就是回石家庄可以报销路费。我们行业的国企待遇,相比起其他企业来说,要略差一点,大家天天都在盼望着加薪。


虽然会有少量的解决户口指标,无奈僧多粥少,因此近年来单位的离职率在不断上升。


在我看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内心。我更加偏向“稳定”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安贫乐道,佛系看待这个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经济收入是一种“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收入不足于果腹,每天生活在房贷、车贷环绕下,经不起一场病的话,必然很难谈得上稳定。


这种角度上来说,即使身处体制内,我认为自己也并不稳定,因为我的内心还达不到这种稳定平静。


我所处的工作环境,每天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IT行业,周边人员素质较高,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行业技术牛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比自己更能勇挑重担的同事,竞争无处不在。


市场决定政策导向,社会体制的原因,国企必然长久存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变革就在眼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认为不存在无动力的“体制”,只有无动力的个人。所以,对于无动力的个人来说,在哪都不稳定。而对于有动力的人来说,在哪都可以是稳定。


这几年,我的收获和成长,绝不能用“体制”来限定。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员工来说,“体制”影响真的不大。


我不需要去为了适应“体制”内生活而改变自己什么,只需要努力且稳步提高自己即可。4年多下来,我对这种生活也有了一定感情,为人处世、协调组织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身边也有朋友主动跳出“稳定”,我认为他们很有想法,且有勇气,但没必要盲目去学习。自己的路自己选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



我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做一个安静、小资、温暖的人,可以和心爱之人一起周游世界。


虽然现在的我,勇敢与怯懦并存,浪漫与庸俗同在,却并不影响我为之努力。


想当艺术家的85后北京土著——亦新

我是北京土著,本科学的英语专业。刚毕业那会儿很不好找工作,家里面没有很好的关系,于是自己面试了很多私企,前两年在从事和英语专业一致的工作,但觉得都不够稳定。


后来,我选择从私企跳槽出来,撇开专业选择了现在的国企单位,做了6年行政人力工作。


我理解的稳定是单位不会说倒闭就倒闭,不会轻易被辞退,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一辈子耗下去没什么问题。


我所在的体制,教会了我严谨和程序化操作,每个环节要对接,凡事要做到滴水不漏。


整天的工作内容很简单重复,做做总结,写写汇报,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和强度都较低,时间长了可能会逐渐不太习惯和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强度。


压力小,工作强度不大,导致同事们总有大量空闲时间可以在单位里家长里短,到点按时下班。


当然也有不那么按时的。比如隔壁事业编的大姐一年也来不了几次单位,照样拿工资过得很滋润,男同事每天四点多就下班接孩子,媳妇刚生了二胎,也是事业编。


如果想要在单位晋升,可能更需要靠人脉和勾心斗角。这也让很多同事工作动力不足,只剩下在办公室浑浑噩噩。因为有的人一辈子都当不了科长,而有的人生完孩子回来就当上了科长。


不过,我认为这种表面上的“稳定”将被打破。随着两会后机关和国企改革,单位未来发展走向并不容乐观。


企业将面临政企脱钩,失去保护伞,必然要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出大的改善和调整。



我目前的薪水基本能凑合养活单身的自己。虽然本地人不用担心房租等生活开销,但长此以往,我内心一直隐约觉得不安,有种虚度青春的感觉,毕竟我还是一个有梦想且自以为是的年轻人。


我常常有种想辞职的冲动,但我妈会毫不留情地将这种冲动摁下,她希望我能像大多数单位的同事那样,赶紧在这个单位先把孩子生了……


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难免太无趣,和“稳定”比起来,我更期待个人能力的提高及被认可。


不过期待是一码事,行动又是另一码事。我始终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能力和年纪不成正比。


现在的我,在上班之余从事着笔译和写作工作,也算是自己的小副业。


小时候,我就有艺术家的梦。喜欢文学,后来发现自己当作家能力有限还不赚钱;喜欢摄影和美术,却并没有将爱好专业化,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目前的我很合适。我的愿望是: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工作),还能有闲有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全都用到正地儿上。


迷之自信的85后理想主义者——阳光

我大学学的计算数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的想法,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的国企单位,一干就是8年。8年内,我没有加过薪,身边的同事也大多纷纷离巢。


由于薪水不高,又有养家育儿的压力,爱人对我并不太满意。因此,我边工作边积极备考,希望未来继续深造或者换一个行业,比如我喜欢的金融行业。


我对稳定的理解,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而选择安于现状,从金融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人是“风险厌恶型人格”。而往往做好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不论是否在体制内。


我所在的单位,没有关系很难向上晋升,在基层死不了但也活不好,时间长了就变成温水煮青蛙,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大家开始思考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何。



虽然,在企业内会存在一定竞争,但这种竞争也是以如何让领导赏识为目的,而不是真正的工作能力。


所以,我觉得自己性格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不善溜须拍马,只喜欢更有创新的工作。人活着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原地不动。


随着国家在很多领域的影响力加强,使得更多人开始向往央企国企,好像进去了就可以不愁失业,但往往也限制自己个性和才能的发挥。


底层缺乏上升空间,能不能往上走要么看关系,要么看能不能让领导“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领导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我有个同事,曾因为迟到撞到了同样迟到的董事长,在说了句“董事长好”后,被开除了。开除的理由是,不穿工服还迟到。但其实是因为没给董事长面子。


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央企国企,都或多或少的行驶着某些公权力,即使是在体制内最底层。虽然我没有权力,但是我认识有权力的人或有机会接近有权力的人,这都会造成我身处权力之中的感觉。


我并不喜欢这种被权力围绕的感觉,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跳脱出国企牢笼,为自己而活。如果顺利,能进入喜欢的金融行业,成为一个知名的金融分析师。


渴望“小确幸”的80后辣妈——magi

我喜欢文学,研究生也是攻读的这个方向。幸运的是,在机关工作3、4年后,我进入了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创作单位。


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我可以在体制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薪水也足够养活自己和小家庭,很知足。


因为所学专业的知识积累,工作起来我得心应手。在体制内接触的平台更大,更加规范化,解决问题也知道走什么途径会更便捷。


虽然人在江湖,岂能尽如人意。但我还挺适应这种氛围,内心足够强大,学会自我调节就能很好地应对各种变化。



所以,我反而并不期待晋升,也觉得没必要。我理解的稳定,就是朝九晚五,收入稳定、生活状态稳定。


这样我也有更多相对自由的时间来自我要求,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做撰稿人、比如写作。


每个人追求不同,我们单位有一辈子不挪动岗位的,我觉得,只要她内心安定,这就是她所追求的稳定,就会由内而发的知足幸福。


我也曾动过离开“体制”的想法,但后来觉得还是有一份保底收入为好。尤其,在文学领域想要做到极致,我也需要目前的平台所给予的机会。


我有个同学,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小学教师工作。原以为她是因为当老师太辛苦,从此过上富太太的好日子。


没想到,她却选择去了私企,遇到老朋友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有我知道现在的她,过得还不如待在学校里当老师。


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选择了就只能往前走,没有后路可退。


我的目标是,可以走走、停停、看看、思考,再多写一些文学作品,争取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照顾好我的双胞胎宝宝们,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我认为是:识大体,讲道理,渴望“小确幸”。


说着“NO COMMENT , NO REASON”的75后——二胎奶爸

我是东北人,对稳定的渴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一种传统。过去的几十年里,体制几乎就是稳定的代名词,国考逐年火爆,引人侧目。



考研三年,读研三年,我啥也没准备就跟着大伙考公务员,居然稀里糊涂地进来了。


结果这一进来就是十多年。之前也是衡量再三,第一觉得体制里应该不会差,第二想着就算差难道还不能跳槽走么?


那时候年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直到进来后签了几年的“卖身契”就老实了。


这些年里,我感觉一直没有适应好这个环境,但还一直在努力适应中,也觉得自己有些小进步。


我属于比较宅的人,有了二胎后,带娃社交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只能选择宅在家里和娃社交。


于是,家庭和工作成为了我人生两大最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我几乎没有别的生活可言。


我理解大多数人说的稳定,是压力不大、薪酬中上、晋升不快,但公务员除了“晋升不快”,其他基本都不符合。


因为上升空间小,必然就会有竞争。竞争来自多方面,个人能力、资源,有时候甚至是运气。


近年来各项改革措施力度加大后,虽然体制本身不会提供多少外部动力,因为建立了太长时间,很坚固。


但体制内的人会因自我工作目标不同,动力也相应不同。尤其是刚进来的新人更加动力十足,因为年轻闯劲够、想法多、空间相对大。


看着这些后生可畏,我的心情却是——“当初的我也曾这样?” 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忙没太多意义,离升职还远,谁也不会记得你最初的辛苦。


除非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抛家舍业,身体也能顶得住,这样一旦机会来了才抓得住。但总体说,概率很小。



现在的体制,竞争、加班,已成了家常便饭。我能感到自己体重增加了,想法变少了,冲劲没有了,人也变老了。除了在小孩上学方面有一定优越感外,物质上是没有优越可言的。


因为待遇是可见的愈发落后于整个社会,按照“养活”的本义,自己是没问题,其他就不要想了。


这也是我宅的原因,社交从来都需要物质基础作为铺垫,可以说,自从有了娃,我也有了不社交的最好理由。


我曾有过离开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之前是随波逐流,现在却是有心无力。我也想明白了,稳定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因为人的天性是追求变化的。


稳定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所在阶层的稳定,甚至是稳定的上升。


见到太多优秀的人,在体制内有超过一般水准的上升空间,但突然跳出去了。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她辞职回办公室告别的时候,领导非常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她觉得其中有犹豫、有不甘、有重燃希望的火花。而她的那个领导一个月后也选择辞职了。


体制中很多人,大家觉得他们不会离开,不应该离开,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这样想。


但突然某个时点,也许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念头,他们就义无反顾地走了。所以说,稳定只能是过去时、进行时,但没人敢说是将来时。


所以,现在的我最期待的将来时是退休,想过退休后儿女膝下,老干部的生活方式。不要问我在体制内是否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我的答案是:NO COMMENT , NO REASON。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们一起窥探平行世界里的人和故事。


欢迎关注关注“平行生活实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书店时,看到了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获得了怎样的殊荣而选择它,仅仅因为它是东野圭吾的作品而带走了它。不出所料的,他...
    你的黄晓婷儿阅读 447评论 2 1
  • 就好像过了很久很久。 从不再联系的那天开始就陷入无尽的梦境,几乎每天都会梦见他——我爱了2952天的人。 梦里总是...
    想变成胆大的人阅读 97评论 0 0
  • 一年最后的时光,却没有一点冬天的感觉。
    安言靜语阅读 123评论 0 0
  • 1.今天通了几个电话,有凌晨两点的,有下午的。凌晨两点的电话,我知道了我的月饼已经离我而去,下午的电话让我知道爱有...
    小K_sn阅读 2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