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学有所成

作者:故道蓝云


之所以浅聊,是因为这一天遇到两件事情:一个是和工作伙伴闲聊之中,发现他也是一个独辟蹊径的学有小成者;另外一个是在工作归途上读到了一篇关于陈向东的文章,作为教育培训界的一颗星,更是一个扎实低调的学有大成者。之所以区分大成和小成,是因为影响力这个因素。就此,我认为学有所成,必定是在学习这个攀登之途有深谙到本质和规律。


也许有人问我,为何偏关注学习这个难攀之峰?毕竟,能学有所成者在于少数,学有大成者更是九牛之一毛。学习不是条坦途,不然不会在学习之路上有这么多痛苦或悲愤的少年。人类,作为脱胎于动物之谷的特殊生物,整个存在的历史也就数百万年,有文字记录的文明也就五六千年。文字也好,学习也罢,是后来人的发明,不是人类天生或遗传带来的,所以学习必然是一条不顺利之路,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不健全的认知结构走过来的。


也许你会说,广义的学习不是这样,比如学习走路和说话,都是自然成长中学会的。的确是这样,但这里所聚焦的学习,是一种需要攀登的学习,比如不断加高的学历,持续抽象的逻辑,以及说不明、摸不透的虚空和悟……这些都不是靠蛮力、吃苦、坚持之类就能得到的,还是需要一种天然的潜质和后天的成长机遇,这些加起来放到学有所成上就是一种概率了,而且是低概率。不过,这也符合常理。毕竟精品或高能者是属于正态分布的最右边那差不多5%,甚至是2%或0.5%。所以,这样我们似乎也就可以理解学习之路即是攀登之途了,它就是需要一堆一堆的成长者彼此比较和相互超越,最后成为那个少数的出类拔萃或攀到顶峰的人群。


当然,我不是那个少数。不是谦虚或低调,的确在学习之路上,有一些不健全。所幸的是,正是认识到这一事实,才在学习之路上另开辟了一条反观之路,这条路是新的,它与那些少数自带学习本能或潜质却不一定自知的人群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在长短不一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学习能力或特质上进行审时度势的动态组合,来构建出一个相对先进的大脑模式,来更好的适应和在环境中获得一些暂时的优势。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优化组合去适应环境,似乎这与台式电脑的零件升级迭代有着贴切的相像,但从客观反馈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生存或成长之道。如此,也算努力迂回攀登了一段高度,或者自我安慰的可以把这当做一种学有小成。


借由这般迂回的攀登体验,以及觉察到类似我这样的不健全大有人在,作为一名老师是可以尝试的,虽然可以入门,但一定是一种挑战,毕竟个人之攀登体验,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类似者。这即是业余者的狭隘之处。为了解决这个苦恼,在此基础上还得另寻一条路,也算是作为双轨探索。这另外一条轨,即是科学之道,将个人所悟之小成道路,提取出关节或要点,也即是大众所需了。这样,即是不健全者的共性,比如关键词有内部动机、目标感、反思能力等,诸如此类。


但愿,我的学有小成和之后的科学之道,能让更多的不健全者以另外一条迂回之路,也最终走出学有小成的果实。我想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实践上却是一条不断探究之路。如能最终有少数或九牛之一毛将小成升级或迭代为大成,那也不仅是我与这位幸运者的幸运,更是一条通往大成之路的蹊径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