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天生注定坐在河边,有的人被闪电击中,有的人对音乐有天赋,有的人是艺术家,有的人游泳,有的人懂纽扣,有的人懂莎士比亚,有的人是母亲,而有的人会跳舞。”电影尾声,年迈的黛西躺在病床上,她的女儿给她读着本杰明的日记。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宿命,每个人生而不凡,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接纳与独特,这便也是本杰明逆向的一生最好的总结:即使他与常人背道而驰,依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轨迹。
影片始于一个躺在病床上,身患重病的母亲——黛西,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想让她的女儿卡罗琳读本杰明的日记,于是于是便有卡罗琳的口述和本杰明的独白徐徐展开。
一战前,一位著名的盲人钟表设计师正在为火车站设计钟表,那时他的儿子因为战争丧命,在火车站营业的那一天,战争也快要结束,这位盲人钟表师缓缓拉下幕布,说:“我设计这样一个倒转的时钟,正是想着,如果时间倒着转,那么在战争中逝去的亲人是不是也能回来?”那时的总统也卸下帽子,向这位钟表设计师,也向在一战中牺牲的战士们致敬。
本杰明出生在一战结束后的晚上,他的妈妈卡罗琳因为他难产而死,他的父亲——巴顿先生是当地有名的纽扣商,看到这样的一个长相怪异的孩子,以及奄奄一息的妻子,即使妻子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想要让他好好照顾好孩子,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转手不顾他人劝阻将孩子抱出去,准备丢弃在河道里时,本杰明的哭声吸引了附近巡逻人员的注意,于是他就将孩子转放在一户人家的门前,并把身上所有的积蓄放在包裹着孩子的衣服里。
本杰明的性命因为那位巡逻人员而改变,而他也恰巧碰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养母——奎妮,奎妮知道这孩子生来就与众不同,带着一副老人的面貌,还有白内障和器官老化这样的病症,可是奎妮依旧寄予他了无尽的爱,在奎妮开的养老院里长大,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被雷电打了好几次还依旧康健的老伯,与女性朋友相谈甚欢的黑人朋友,以及他的初恋黛西……其中养老院里一位教他弹钢琴的老奶奶说:“我们注定会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对我们有多重要?”失去是必然,失去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些事物的存在有多么美好,花会凋谢,人也会离开,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我们都应尽心享受,莫等他们没有了再去后悔。
本杰明的生父也没有放弃他,在自己的闲暇时间都会去看本杰明在干嘛,记录他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后来,本杰明到船上去打工,船长迈克带他见了世面,告诉他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束缚,迈克不仅是一个船长,更像一个艺术家,身上的每一个纹身都是一个令他引以为傲的艺术品。后来船长在战争中离世,这是本杰明第一次面对死亡,“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等到最后一刻,你还是得平静地放手而去”,每个人在死神前难以获得免死金牌,生前的光荣,对命运不公的谩骂,在死亡面前分文不值,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生前的大风大浪都变得那样的平静,缓缓将人送入长眠,或许在那时,一个人消失于世间,生前的一切都会释然,一切都才真正的烟消云散。
后来,巴顿先生也离世了,在他离开前,他告诉了本杰明真相,本杰明也没有因此怪罪于他,他陪着巴顿先生度过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陪他看日出,而他的葬礼上只有本杰明和奎妮两个人,生前是多么的孤独,死后也是,几乎没有人记住他,抱着一罐纽扣就离开了。这与后来奎妮的葬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葬礼座无虚席,每个人都舍不得她——这样一个有爱心的黑人女士。我想起了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话,“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也许我们并不会被所有人所铭记,但我们也要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存活与世间,尽人事,听天命。
至于黛西,长大后她成为了芭蕾舞演员,而命运却在捉弄她,一场车祸过后导致她不能再跳舞了,本杰明也没有因此与她断绝关系,黛西开了一间芭蕾舞教室,如同童话故事里的公主和王子,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年龄才是真正阻挡一切的问题,黛西会老去,本杰明会越来越小,等到再过几年本杰明就要变成脸上长满青春痘的叛逆男孩,那时他就会和他女儿一样大了。在一个夜晚,本杰明就离开了黛西和孩子,环游世界,因为他担心他不能和自己的女儿长大,害怕自己当不好一个合格的父亲,于是他开始环游世界,享受人生中最后的几年。
本杰明环游世界后,他回国与女儿见了最后一次面,后来他的年龄越来越小,最终在黛西的怀里离世,变成了婴儿的模样。人生来就裹着尿布出生,老去生活无法自理还是要裹着尿布离去。正片电影是黛西向自己女儿诠释她命运的一种极为缓和的方式,也是向女儿传递一种生命的态度——无论命运如何安排,我们都要学会接纳与珍惜。
本杰明的一生看似是时间的玩笑,但他的故事却揭示了最深刻的真实: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活出自己的版本。他出生时被抛弃,却在奎妮的关爱中长大,爱能超越血缘与外貌;他与黛西相爱却无法白头,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灵魂的共鸣;他最终以婴儿的姿态离世,仿佛轮回一样,提醒我们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同样脆弱,却也同样神圣。
时间无法倒流,但爱可以永恒。盲人钟表师设计的倒转时钟,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但时间终究无法倒流。然而,本杰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时间无法逆转,爱却能在记忆中永存。黛西在病榻上回忆本杰明,他的日记成为她最后的慰藉。卡罗琳通过母亲的讲述,理解了生命的多样性与宽容。
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接纳不完美,才能看见完整。奎妮是个平凡的黑人护工,却用无条件的爱改写了本杰明的命运;迈克船长即便粗犷不羁,却教会本杰明“自由比规则更重要”;巴顿先生是个懦弱的父亲,最终在忏悔中寻求救赎……这些角色提醒我们:生命的光辉往往藏在不完美之中。正如本杰明逆向的一生,看似是悲剧,实则是一首关于接纳与勇气的赞歌。
电影结束时,黛西安详离世,窗外的飓风渐渐平息。那只倒转的时钟早已停摆,但本杰明的故事仍在继续——在卡罗琳的记忆里,在观众的心里,在所有被这个故事触动的人的生命中。
“有的人天生注定坐在河边,有的人懂莎士比亚,有的人跳舞……” 而本杰明·巴顿,注定以他独特的方式,让世界记住:生命的价值,从来不由时间定义,而是由我们如何活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