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加班加点了,是时代进步,生活待遇提高了,要尊重年轻人的兴趣爱好。
无论哪个年代的年轻人都不爱加班,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不愿意早点下班?
年轻人不爱加班,尤其是常态化加班,原因很简单:
1、经过八小时工作以后,每往上增加一小时工作时间,体感都有很大不同,也就是疲惫感会来得越来越快。如果是常态化加班,很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下滑,出现倦怠心理。
2、业余时间减少,意味着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学习时间、社交时间被压缩。人生不止工作,并且很多工作以外的事情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
3、加班从来不是衡量员工优秀与否的标准,从结果导向来看,只要圆满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就可以说是值得称赞的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是否加班并不重要。
正常情况下,遇到业务忙碌、项目攻坚等需要加班的紧急情况,大多数人都会积极配合。
如果部门有不健康的加班文化,或者工作分配不合理、存在常态化加班,没有多少人会真心实意地买帐,毕竟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娱乐来保持身心健康。
曹德旺说得很对!年轻人不加班的确是时代的进步。
年轻人不加班至少说明以下三点:
第一、年轻一代不用看老板脸色,不用为了迎合老板而加班,不会像老一辈人一样忍气吞声、为了不丢工作或者为了物质生活而拼命加班挣钱。
第二、年轻一代生活在物质更加富裕、文化更加开放的时代,不需要为了追求物质而拼命干活,他们更崇尚的是精神自由,这与国家的进步、时代的进步分不开。
第三、年轻一代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更多的选择,他们不会像老一辈人一样,把自己的一生拴在一份工作上,他们思想更自由了、选择工作的机会更多了,这与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分不开、与时代的进步分不开。
深层次来讲,“加班”是一个社会经济体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关键的原因在于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从农业化进入工业化初期的时候,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很低,在面临外部封锁(改革开放前)和外部竞争压力大(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下,唯一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多),因此只能鼓励加班弥补劣势,实现赶超。
这一届年轻人整体上跟以往并没有太大不同。
年轻人不是不加班,而是不愿意免费加班,或者“廉价”加班。
如果加班费给得足够诱人,不管是生产线上的普工,还是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都会有人争着抢着去加班。
在很多代工厂里,因为加班费“优厚”,很多工人都要贿赂一下排工的人,才能拿到加班的机会。
互联网大厂,一些人选择跳槽到某些加班多的大厂,也是单纯冲着涨工资去的,这个15%左右的涨薪幅度,很多时候,其实就是靠多加班加出来的,如果真的较真算时薪,也未见得涨了多少。
这么说吧,如果你现在是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五天,每月四周工资到手6400。(周薪1600,时薪40)
现在告诉你,你可以“选择性”地加班,也就是说,每天都有加班机会,你既可以选择加班,也可以选择不加班。
每次加班,按小时付给你100块加班费,每天晚上可以最多加班三小时,周末可以每天加班最多八小时。
你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段加班任意时间,最后按照实际加班时间付费。
我想,很多人都会多少选择加一下班,反正闲着没事,加班提高一下收入,还能显得自己“热爱工作”,不比干兼职香?
只不过现实情况更多的是,要么没有选择权,要么找一个经常加班,加班任务本来就必须要去做的工作,要么就直接找一个不用加班但工资低的工作。
加班与否不是问题的关键,没有加班时间的自由选择权才是症结所在。
人们只有自己生活得好,才能保持一个身心健康、有活力的姿态去上班,这样工作才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