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时间开始把看你们的文章当做习惯,当做自己的精神食粮的,开始看你们的文字起,我才和这个时代同步,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知识分子有责任去记录。
一
1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说看书一定要看作者仙逝至少三十年的,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年我的读书观,太多作者在当代一些青春文学也这样屏蔽掉了。那时能看到多少的文字文章呢,只是一些零散杂志,连载的都很少。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太多的寄养,是书,是阅读。
看的一些杂志,一些小说,依稀可以记得一些作者的名字,在买杂志时先看目录,先看自己喜欢作者的文字,那时查阅还不太方便,想看的作者除非杂志社出一个合集,或者作者自己出一个文集,那时喜欢雪小禅,莫小米,安妮宝贝,一些教课书上的作家。
这个时候的自己我觉得是纯粹的喜欢作者的文字,至于表达的精内涵我是理解不深的,有些文字后来又遇见了,才觉得它的美和力量。作者是否知道他的文字在一个黑夜影响这一个姑娘的心,还些许给了她力量和陪伴。
对一定要看流传很久的书,作者很老有了一点点的改观,还在的作家收到读者的信,读者看到作家新的文字,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是多么美好幸福的一件事。
2
这个时候有人在做一些尝试,可不可以把杂志做成电子版的,在今天是多简单的事了,九十年代末呢,在一切基础设施没有搭建起来的时候呢,他太早的看到了先机,吴晓波老师。
做经济观察很早的知道看到经济的一些趋势,他不是纯粹的只做知识研究,他在投身其中,投入其中才能更好的观察经济对不对,才能有更深刻的感受。
他们当时投资的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想法是对的,那时的手机还不那么普及,网络还是2g,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在写网志,就是盛极一时的博客,聚集了一批在博客上活跃的人,但是真正的大家开始网络上看杂志,看书,还是有点早的商业尝试。
这个商业尝试失败了,在吴晓波频道一期谈到吴晓波曾经的那些失败,晓波老师说过这段创业往事。
二
1
偶尔还是会逛书店,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进入这个城市书店的那一刻瞬间觉得和这个城市真正的链接,这个城市的灵魂在这里,人们的精神食粮在这里,我在福州路书店体验过一次。
看到书,看到的作者,有一点突然在网上能搜到一点他们的文字了,我不算经历了博客时代和论坛时代,或者在我们这一代长大的过程中,那些如今四十出头的人是那时网志上活跃的一批人,他们在写,他们看到感受到的这个时代。
我是什么时间开始关注到这一批人了呢?
可能是因为一个念想,我特想知道我出生后我十几岁前这个世界当时是怎样的,我在,但我感受的不深,这些想法让我不断不断的靠近这一批人,还在写字的这一批人。
我知道了史前网志,自己没关注上面的作者,知道一些同学有了自己的博客,也偶尔翻一翻,还没有便捷到随时可以查看,等待作者的更新。
这些作者一直在写,在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和读者遇见。
如今我在网络上都能找到你们,你们千万读者中的一个小读者,一直在看你们的文字。
2
如今看小米的战略是对的,现在很多的互联网网公司,用户数据猛增,很多甚至两三年就可以上市的,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用户是哪里来的?
小米让智能机连接到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活在了网上,让更多的人在线,让更多的人连成了一体。
当基础设施在搭建,这个时间点合理的战略布局,好的企业就诞生了,这句话是对的,好的企业是时代的产物,晓波老师的想法放在基础设施搭建到这一步是完全可行的。但晓波老师并没有失败,他看到的那个场景实现的很好,他也抓住的新的机会。
小米最近要上市,好企业,你做出的贡献不仅是一个手机。
三
1
博客在坍塌的过程中,这一批人要聚集到哪里,就这样散掉吗?
在等待好的平台,那一批人转移过来的还在,就是公众号,不知不觉自己也大量的阅读在公众号上,才知道一些好的作者,自己喜欢的作者,是这么的便捷,知道你在这里,你的文字在这里,觉得手机都重了很多。
喜欢也是一个过程的。
我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在看这些公号,但找不到看书时的感觉,觉得在看一个短新闻一样,看一眼就过,也偶尔看纸质书,影响我的事菜头,和菜头,我在这个文字里看到一种真诚。
我第一个认真关注的公号是罗胖的,也是因为罗胖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公号。
看菜头的文字,我找到了当年看那些杂志期待一个作者文字的那个感觉,之后他的公号,每天看。
慢慢的自己发现这样的公号,原来你们都是网志时代的写手,你们经历了网络写字的整个过程,到现在公号,好多读者留言讲看你们的文字十年了,十年前博客真的很火,我那时看了一些博客上的文字,还不熟练玩那个平台,其实是没有自己期待的人,作者,没有感情。
但我也错过你们的文字这么久。
2
好多人说微信是极简主义吗?
为什么不改一改一些功能?但在想,当智商排在八亿的那个人都要会用微信,能改吗?
技基数太大,极简也可能是没办法的事。
这样挺好,不然那我的智商玩不了那么复杂的工具。
八亿人随时在线,除了一些老人一些孩子,几乎都在微信上,这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这个公司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经理会成为划时代的人在历史的篇章中,我们就这样用着。
站在公司角度是这样豁达吗?互联网公司称,每天都如履薄冰,今日在饭局,明日就互撕,竞争让彼此前行。
这一批的大公司,又在布怎样的局。
四
1
从看古书,到近代作家的书,到作者刚出炉的书,到每天追一些连载的文字,和作者和书里的人物一起看这个世界也挺好。
我已经把最初看书的那个不知道哪里看来的准则早忘记了,它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会期待你们的更新,会期待你们对时下一些事件的看法,会想知道你们额一些观点,你们在我的心里都占领了属地。
冯唐,独特的你,唯一一个我爱的是你的文采,你的精神,我把你称为诗人作家,在我心里你是大作家标准的,如沈从文,如王小波,其实那句话也对,百年后的文坛还在流传你的文字,看老作家的文字,看离开了三十年作家的文字,也是一种对的筛选方法。
菜头,好多网络时代的道理是从你那里学到的,你真挚的去说那么多的话,对听进去的喜爱你的读者,你说彼此的陪伴。
六神,连岳,三叔,雕爷,你们也都在,你们的文章要连着看、
大辉,孟岩,白鸦,池老师,西乔霍炬,梁宁,你们是一派,文章写得好的产品经理人,技术派。
罗辑思维系的作者。
我会看你们的文字,感受这些精英的观点,洞见。
2
感谢一个伟大的公司,罗辑思维的得到,让我们看到知识的新的呈现方式,一定程度上,拉高的普通人的智商,这是孤独大脑老喻的话。
我对一些学科的理解,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源于得到的这些老师,如果没有得到,我可能看不到这些知识,活在自己的认知边界里,我的生活会怎样呢?
它存在着,在把知识重新呈现,知识为人赋能,甚至能重塑一个人的人生。
一起,做终身学习者,得到,你的跨年我会去现场一次,还有十七年。
结束语
你们的文字,影响着我,你们的公司改变着这个世界。
就这样动态变化中,彼此体会着人生,感悟着人生,一种隔空在线的存在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