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读一本书,是高中时代的事了,那时读的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时隔十年之后,在对生活感觉到没什么特别的欲望的时候,让我再一次感觉到“读书原来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的,是这次看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从心里感谢村上春树创作出了这么精彩的作品。
为了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专门买了电子书,然后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这部作品。 据介绍,本作是村上春树花费七年时间写作而成,从字里行间也确实可以看到作者耗费心血的打磨。作者的文字功底自不必说,情节的铺设展开,文章行进的节奏都让人觉得恰到好处,不禁要拍手称“妙”。接下来分享下读完此书后的一些感受,专业的书评是写不来的,只是从一个普通的读者角度,粗浅的谈些个人拙见。
在本书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主人公“我”,大名鼎鼎的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我的邻居钻石王老五免色先生——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之前的生命里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人,因而在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我”失去的是幼年时期最深的陪伴——妹妹,并且在现在的人生里又被妻子突然宣告要与“我”离婚;雨田具彦失去的是年轻时期最爱的恋人;即使在我们看来属于典型的人生赢家的免色先生,也有着他的遗憾,那就是年轻时的恋人与他分手后,可能生下了他的孩子。在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意象,就是“洞”。无论是出现在雨田具彦的家里而被“我”暂时借住的院子中小神社后面地上的洞,还是和妹妹小时候去过的那个山洞,都像是一个隐喻,这些实实在在的洞,也许就象征了这些人物因为失去挚爱而留在心里的空洞——那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不容他人轻易打扰的,只存放着各种理念(或者莫如说是各人对失去的人的思念)的地方。所以同样作为画家的“我”才会想要画屋后地上那个洞,并且画出了心里想要的画作。
于是每个人为了填补心中的空洞,而努力的做着什么。免色为了能每天都看到那个“可能是自己女儿”的女孩儿,花重金买下了女孩家对面的房子,并且用望远镜观察女孩(虽然觉得有点变态),后来又在“我”的牵线下,和女孩有了正面的接触,虽然最终并没有确认这个女孩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免色本人却觉得目前这种状况就是最好的了;雨田具彦则在作为特务在执行刺杀任务失败被遣送回国,与当时的恋人被迫分开之后,放弃油画而投身日本画的创作,最后完成了个人的巅峰之作《刺杀骑士团长》,但却将这幅画藏在阁楼内而未公开于世,直至生命最后的时间,看到“我”杀死了他画作中的“骑士团长”(在雨田具彦眼里,看到的也许就是年轻时执行任务的刺杀对象)而终于获得了解脱;最后,最耐人寻味的,便是主人公“我”的心路历程了。在学生时期,“我”失去了最亲爱的妹妹,后来遇到了和妹妹相像的柚,并结为夫妻。“我”是一个不入流的画家,靠画肖像画为生,生活平淡但是幸福,不料某一天妻子突然宣告要与“我”离婚,于是先是选择了逃避,而后隐居在雨田具彦昔日的屋中独善其身,并在隐居期间结识了免色,在经历了一段富有奇幻色彩波澜起伏的事件之后,进入了一个类似内心世界深处的“洞”,在洞里,“我”终于感受到了与妻子分开的悲痛,并且迫切的想要挽回这段感情,最后“我”和妻重归于好,并且有了一个女儿,虽然不确定这个女孩的生父是否是“我”,但这并不影响“我”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她身上(这点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无论是“我”或者免色,都不在意女儿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只把她们当作一个倾注自己爱的对象,也许作者想要宣扬一种无私的爱也未可知),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大起大落之后,“我”也回到了此前平凡但却真实的生活里(可能是因为在隐居期间已经完成了自己想要的画作而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全书最后的部分淡然而平静,如同夏日午后一场雨后,金色的夕阳重新普照着大地,地上汩汩的涓涓细流缓缓的流着,直流入读者的心田,让人感到清新与豁然。
最后要说的是村上春树作为一名日本作家,但是在书中直言不讳的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这一点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也许只有这样一位有着清澈的良心与正义感的作家,才能写出《刺杀骑士团长》这样看似平缓柔和实则充满了力量震撼人心的作品。
以上便是我在初读了《刺杀骑士团长》之后的一点小小的感想和一些粗浅的见解。仍然有许多不甚明了的地方,打算过一阵子,对本书中提到的画作和音乐作品再了解一些之后再读一遍,希望能有更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