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顿悟可以写下来,渐悟无法写下来。
魏晋人士不是以殉道精神入文学,而是文学即生活,生活即文学,这样的浑然一元,是最高的殉道。魏晋风度,就在那些高士艺术与人生的一元论。这一点,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似乎都没有做的那么彻底。
中国文学史上称“建安风骨”,后来的“盛唐气象”是“建安风骨”的衍伸发扬。盛唐文学,是从建安来的。
曹家三父子,文学之家。曹操,气度之宏大,天下第一。曹植,才高八斗。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竹林七贤: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之后就是陶渊明。
一个艺术家要三者具备,头脑,心肠,才能。
李白杜甫总给人诗仙诗圣之感,屈原嵇康,给我的感觉是“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嵇康为什么是艺术家?人格的自觉。风度神采,第一流。
第一流的艺术家,非常自爱,会自我观照,自我脱离,以供自我观照,用神驰的眼光对待自己。
嵇康的诗,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中国的文学是月亮文学,李白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的豪放都是做出来的,是外漏的架子,嵇康的阳刚是内在的,天生的。后世评嵇康,最好的评语:兴高采烈。
陶渊明,双重的隐士。文学风格恬淡冲合,也隐在高言大论之外。由于他的第二重隐士性,所以生前死后,默默无闻。
读陶诗,是享受,写的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得那么淡,淡得那么奢侈。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塔尖,而陶渊明不在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他在塔外散步。我走过的,还要走下去,就是这样的意象和境界。
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