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活死人吗?

今天走在大街上,思绪一如既往地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句诗,不断在我脑海中回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是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时写的一首诗。诗中提到了两种人,两种人生的选择和两种人生结局。我觉得放在现在的环境来读,真是太应景了。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爱德华·蒙克《呐喊》

当今的社会,我们早已经看不见像鲁迅那样呐喊的人。我们已经习惯了苟且地活着。明明你想这样活,社会却不让你这样活。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内心的纯粹和最初的梦想,可是那仅有的生存空间也在一点点地被挤压着。这也难怪爱德华·蒙克的这幅画的名称,亦可翻译为《尖叫》。它表达的是强烈的存在性焦虑。

活着,就是一场战争。如果你不战胜周围的世界,那你周围的世界就会胜过你。当你在周围的世界中败下阵来,你就无法决定你自己究竟想要怎么活,而是周围的人和事在左右着你、在决定着你的生存和思考方式。

一个丛林社会,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个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常常被碾压的社会,也许早在进入社会洪流之前我们就已经牺牲了。我们活着,但我们早就失去了自己。我们默默地成了一个工具人。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读到过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那时候我就想,我不要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死去。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要去追求,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头破血流。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仍然在探索追寻中。我活在社会的洪流中,但是我俨然不在社会洪流中。很多问题我依旧没有答案,但是有一事我非常清楚,那就是:我活在这个世界,但是我不属于这个世界。

我想要有生命,不想要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生活。我想要真正地活着,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也能感受到别人的。

你是哪一种人呢?是活着却已经死了的人呢,还是未来在你死了之后,仍然活着的人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