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参加现代与经典会议,听几位熟悉的特级教师的课。今天,又听了刘德武、周卫东、贲友林、刘松、强震球等人的课。
从年轻的强震球,到头发花白的刘德武老师,无一不让人看到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不断向上的精神,一种不愿止步的精神。
拿刘德武老师来说。他今年71岁,已退休多年,按说应该远离教育颐养天年了。可是,七十多岁的刘老师依然每年备一节崭新的、与以往内容不同的课,而且,他愿意将这节课拿出来,到全国各地去上。最最重要的,是刘老师的课上得极好。他以一个老顽童的身份,将整个生命融入到了数学课堂之中。他的课上得深入浅出,轻松自然,如同讲故事一般,就将孩子们带到了学习过程。
真喜欢听他的课,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素朴和自然,也有一种岁月积淀下来的大智慧。每次看刘老师上课,都感觉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在带领一群小孩子们玩。而这种玩,又有着十足的数学味道。
没有人逼刘老师每年备一节课,更没有人逼他上课。他是真喜欢课堂,喜欢孩子,也喜欢数学。
这是一种境界。
还有周卫东和贲友林老师。都是学校的管理者,都有着琐碎的管理事务,可是,他们却都能专注于课堂,沉潜于课堂,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专业发展上。多年来,这几位名师都身处教学一线,有自己的班级,有自己的教学,当然,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数学教学,也都有自己的见地。
因为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他们都已经有了了不起的成就。但即便如此,人家仍然不断潜心实践静心研究,努力突破以往的自己,到达另一个新的高度。
这也是一种境界。
与他们相比,身边的许多人在获得了高级职称和相关荣誉后,就停止不前了。有些甚至拿年龄和身体状况作借口,努力挣脱教学一线,离开教学。似乎,在这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点荣誉。
可是,当真如此吗?有了名利之后就止步,人生岂不一样沦为虚空?
人生苦短。除了这份物质生活,真正值得追求的,或许还有意义本身。生的意义,活的意义,创造的意义,都应该在人生追求之列。所谓生生不息,指的应是创造不息、追求不止。
台上的这几位名师做到了。他们在追求自身的更大价值。向他们致敬。
我呢?也不能做“活着的死亡者”。要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止步,做更完整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