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同学向我倾诉各种各样的烦恼,总逃不过独处,恋爱,他看不惯X了, Y又不喜欢他了,一类听上去很麻烦,又实实在在发生在每个人学生时代里常有的话题。我们聊着聊着都会归结在孤独的话题上,因为我觉得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适应孤独的过程。
高中同学W,每隔几天就会在宿舍嚷嚷道,分手了分手了,我今天又和她大吵了一架! 愤愤不可平,叫来其他几个哥们兄弟,聚在宿舍里面喝酒苦诉。大家也都忙上去安慰并咨询其原因,但第二天大家又会看见W君和他的女朋友在一起和好如初。如此几次,大家习以为常。而某一天W君不再嚷嚷,大家是真的知道他确实是分手了。
再如Q君,每次和女朋友打电话,总会挑舍友都回来的时候,到我们寝室里来,起初我以为单纯是因为我们宿舍信号好,后来我才知道,他经常会到认识的宿舍里去打电话。
Y君则觉得,一个人去吃饭是件实在悲苦的事情,他总是花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等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一起出门吃饭,然后再回寝室。
我不觉得他们实在秀恩爱,或者又多么重视哥们情谊,同出觅食,同时回家,一定得要别人陪她去做一件事情不可。在我看来,他们只是没有适应孤独而已。
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大家无论上课还是吃饭,都是很多男生一起去。大家拼命的都想融入一个集体,生怕落单让别人误会是不合群,也害怕自己一个人落寞的样子。我也是任何事都想找人一起,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孤独,可这只会让你的心变得很累,后来因为部门,社团大家的任务不同,因为作息理念,大家的出门时间不同。整个宿舍集体出动的情形越来越少,身边孤独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当你去过图书馆学习后,你会发现那些抱着书本独来独往,进入食堂,又折回座位,再回到宿舍。在那些形单影只的忙忙碌碌里,同是孤单的你竟也豪不特殊。慢慢就会觉得,这没什么。
让小时候的我觉得孤独是一件很酷的事,像孤高的游侠,独行的义士,之后更多的接触集体生活,边缘的沉默让我觉得孤独是一件凄凉的事,到现在体会了大学生活,我觉得孤独不是一件事。
从另一方面说,为什么大学里面我们更快的成长能够直观的感受和适应孤独,因为大学很大程度上给了我们一种自由,一种只需要安心做自己的事,不需要去考虑其他因素的自由,所以如果在大学里感受到孤独事在正常不够的事情了。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去适应和享受他。
叔本华说,孤独是一种爱自由。
刘瑜说:“因为懒,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交集,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一望无际的人。”
我们适应了孤独,在于我们喜欢上了孤独,我们不用去刻意经营一个关系,而作自己喜欢的事,也不用因为不必要的关系来束缚自己。
孤独让我们谦卑,冷静保持着创造力和战斗性。孤独让我们懂得怜悯和感知社会中多样的群体和个体,而不是受缚于泛泛之交。
罗素说: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在大学里我们正需要的就是从孤独和独来独往的中去得来的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这不是非得独行的猛兽才能练就的品质,也不是受制群体的羊儿无法释怀的洒脱。适应孤独带给我们本性的洒脱欢乐,我们更能品味到鲁迅先生独自执笔征讨社会,布鲁诺在黑暗的中世纪为科学献身,或是李太白独眠江上,屈原身投汨罗,那样怀才不遇,不被理解,那样逆水行舟,知难而进,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始终如一的保持着战斗性而不忘记追求。
适应孤独是一种能力,是大学开始,我们需要慢慢感受得来,并学会应用,变得深邃,变得自由的能力。
我最终都要学会,对着自己心灵和头脑招兵买马,一个人也保持着一支军队般地号召和战斗性。
我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再为了孤独而感到感伤而不再在,你感到孤独正是证明了你的与众不同,人活着,不是为了将他人的生活占为己有,而是让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