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的内容让我们逐渐认清自己。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的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若干个发育阶段。正常情况下,在人的成长道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标志性的里程碑。比如说,婴儿学会了让视线跟随某个移动的物体,五岁的小孩,学会了独立穿衣服和脱衣服,青春期对于女孩子来说一般是从11岁开始,男孩子的往往要到13岁才进入这个阶段。
然而,在正常发育的道路上,某些孩子可能会突然停下来无法前进。比如说,某个孩子遭受了语言或身体上的家庭暴力,生理上或情感上受到忽视,生过大病或经历过某种打击。这个孩子的正常发育就会被阻断,从而停止不前。孩子的身体会继续成长,但他的情感成长就会在这一特定时期停滞下来。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70岁的奶奶有时候做出的行为或表现出的情绪会跟一个7岁的女孩差不多,因为正是7岁那一年,这位奶奶遭受过身体上的家暴。”从本质上来说,停滞不前意味着幼时的某种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因此与这种经验相关联的行为、想法和情感就可能在当前被激活,对于经历过这种停滞不前的成年人来说,为人父母非常可能激活过去的生活经验。
书上的内容真是应了这句话“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也就是童年的自己,还有一个内在的父母,也就是自己内心憧憬的父母。比如说:我们在为孩子买冰激凌,总是不由得会买自己喜欢的口味,并且还会对孩子说:“这个口味的最好吃了,你一定喜欢吃!”是孩子想要吗?我们以为孩子一定会喜欢并且内心感到满足,其实只是我们内心的小孩儿得到了满足。又比如:当我们又累又困的时候是什么毅力让我们继续为孩子提供各种帮助,其实是我们自己不能向“内在的父母”交代,潜意识中就会觉得我可不想让孩子承受我曾经受到的………”
听过这样一对母子的故事,母亲不喜欢吃粉条,所以儿子也没有吃过。等儿子结婚后,儿媳却很喜欢粉条,儿媳想在锅里放粉条的时候,儿子就脱口而出:“粉条不消化,不要放!”儿媳说:“我几乎天天吃粉条,也没事,谁说不消化?”
这就是母亲给他长期告诉他的生活经验,错误的生活经验!
还有我家大宝小的时候生病,喂药的时候总是连哄带骗,到现在他吃药的时候都不能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各种颗粒的药,喝一口就要莫大的勇气,喝不好了就吐的稀里哗啦。我也知道是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但是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呢?我觉得心病还需心药医,下次吃药的时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帮孩子渡过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