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绘本阅读

    今天听了南子老师21天全脑思维读绘本中第一讲《安的种子》,感触颇深。其实现在家长都想要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却不想要花时间自己阅读。想让孩子在阅读中收益颇丰,相应的需要家长在亲子陪伴中相用点儿心思,不仅限于亲子阅读,指读一些一元的方法,可以调动全脑多元多角度的精读一本绘本。这篇文章里,我就提炼一下这一讲中用到的全脑思维阅读方法。希望对大家在今后的亲子绘本精读有所帮助。


一,绘本阅读

  ❤ 10个关键点:什么是绘本?怎么读绘本?我们可以从是个关键点入手,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包括①绘本的定义②真绘本③读者结构④独特价值⑤图文关系⑥独特性⑦艺术表现⑧语言功能⑨艺术创意⑩多种多样。

    那么为什么绘本适合全脑思维的方式来解读呢?是因为绘本是图文一体,看听思忆的结合。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主题讨论

    给孩子讲绘本之前,家长需要足够的熟悉。从五个方面进行主题讨论,即感受--读后感; 讲法--依据人物和情节,把握语气和节奏; 活动--从绘本出发可以拓展出怎样的活动?; 思考--即planB, 通过对原讲解计划辩证的发问,孩子的思维并不会一定按照引导来,需要做多手准备; 比较--前后的计较,即发现变化。

三,课前准备

    头脑风暴后,就是实操准备了。让思维更加明晰准确,我们需要明确,从图文、风格、内容、作者、背景等角度来层层分析绘本,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最后准备拓展活动的必要材料。

四,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一定是回归绘本本身。

    ღღ封页,包括封面和封底。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等,通过图片,可以对情节做出预测,引发兴趣。

    ღღ蝴蝶页,又分为前后蝴蝶页,也叫前,后环衬。它一定是会将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情节画出来,做开头的铺垫和结尾的延展,我们可以适当的观察讨论,进行描述与预测。

  ღღ版权页,这一页,我们可以根据印刷次数推断畅销与否。

    ღღ书名页,封面一样,可以观察细节,预测情节。

  ღღ正文,对正文的学习,分享以下几个切入点。

      ~~细节~~细节指的是对画面对言外之意补充的解读。

      ~~观察~~这里的观察是整体把握的角度,是情节的变化的观察,是画面的变化的观察,是连接前后情节的关键点和推动点的观察

      ~~讨论~~有观察就有对观察的讨论,个人建议这里和孩子是各抒己见,最好不要预设标准答案。

      ~~联系~~是与书本外的联系,可以和创作相关背景联系,包括作者的和作者绘制的人物和情景的。可以和实际生活联系,包括生活中的场景和以往的生活经验。

      ~~理解~~包括点的理解,即某个词语,可以用替换同义词的方式。也包括面的理解,对情节或一段话用自己的话描述,或者用提问回答来检验。

    ღღ背景页,包括名家赏析,创作感言和作者简介。是家长需要了解的部分,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解读。


五,绘本延展

    绘本活动的延展,是以绘本为中心图,辐射各种活动。给大家分享几个活动的点子--观察训练,全脑思维(联想、梳理和思维导图呈现),涂鸦,归类讨论(人物和情节),绘制思维导图,绘本加工(预测,续写,改写和仿写)。

    这部分我想解析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梳理和绘制思维导图。

    书本信息,绘本人物和内容分析都可以在思导中呈现。在内容分析上,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①角色即对书本中的角色作为一级分支,逐一解析。

    ②情节即对内容的梳理。

    ③5W1H即时间,人物,地点,目的和方法。

    ④变化即找到随着绘本故事发生变化的人事物,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和梳理,绘制导图,再表达输出。



    绘本有必要这么读吗?我们说刻意练习才会改变行为,高效率高质量的刻意练习带来的收获,就是答案。但是没有必要每本绘本都这么读,松弛有度,节奏适当,因人而异,有兴趣的更好读,有意义的更需读。也不需要一定要孩子配合全部的绘本解读活动,一点点磨合调试,慢慢深入,一步一步坚持并找到兴趣。没有最好的解读,只有最好的时光,就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