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红楼梦》对其中众多行酒令很不感冒,总是一带而过。这两天与学生一起细读刘姥姥游大观园一回时,突然想研究研究。这个酒令是如何对起来的。先研究比较熟悉的押韵,找到了韵脚,令官的牌名与受令者诗词语需要押韵。但是个别句子以我的认知来看是对不上的。怎么回事?搜寻了一些关于酒令的解读,慢慢读出点意思了。
“喝酒行令,意在取乐”的这一主题在《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其中所说的牙牌令,是利用牙牌所行的酒令。“牙牌”,即“宣和牌”,也称“天九”牌、“牌九”,据说是宋朝宣和年间所创设的赌具,故称“宣和牌”,民间通常称为“牙牌”。在周定一主编的《红楼梦语言词典》中,牙牌的具体解释为:“共有牌三十二张,点、色组合共二十一种。其中天、地、人、和,及三种长牌(长二、长三、长五)和四种短牌(幺五、幺六、四六、五六)均各两张,其余十种皆一张。每张牌由上下两部分的点数组成,最小为一,最大为六。一点、四点为红色,其余点数或为绿色,或红绿两色相配组成。”一张牌上下点数相同,则称为“长N”,比如上下都是三点,则称为“长三”,上下都是五点又称“大长五”或“大五长”。如果点数不同,则直接称上下点数即可,比如上四下五,则称“四五”,在《红楼梦》中牌面点数还有别称,比如有什么“天”牌、“地”牌、“两点明”、“杂七”、“锦屏”等等。
牙牌令文雅的玩法,又叫骨牌离合令,具体地说,即利用牙牌上的各种名色作引,采取对答式互动的游戏。一般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令官说一牌名,次座接诗一句。令官又说一牌,三座接诗一句。以次递说,皆须押韵,兼与牌意关合为妙”;另一种玩法是在行令时,宣令者(也就是令官)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三张令牌,皆由同一受令者对答,最后凑成一副,即骨牌副儿。《红楼梦》中贾母在缀锦阁大排宴饮宴请刘姥姥时所行的酒令属于后者,她们所使用的牙牌是宣和牌谱,上面都刻有等于两粒骰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分别有相对应的名称。
首先贾母大丫鬟鸳鸯,宣布的牙牌令规则是: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这称为“三宣”。说完了,合成这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谐韵,错了的罚酒一杯。令中凡是领句(单句)都是令官鸳鸯说的,答句(双句)则是参加行令的人说的。
贾母最先行酒令:
左边是张”天”,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与六”,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下一张”六与幺,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
解析,天:牌名之一,称作”天牌”。这是句俗语,意谓上天鉴临,不可做暧味不明的事。
五与六:上下两行牌点分别为五和六。读陆,这样才是与下句”骨”字谐韵。
六桥:杭州西湖一景,以多梅著称。六与幺:上下两行牌点分别为六和一。
蓬头鬼:上面三张牌配成的副儿名。钟馗:民间传说中专门打鬼的英雄。
传说唐明皇梦见一个人抓住一个小鬼吃掉。唐明皇问他是谁,他答是考武举不中的钟馗,死后发誓为皇帝除尽天下妖孽。唐明皇醒后让画家吴道子画了钟馗像,颁行天下,以除邪祟。
贾母令中”头上有青天”之类的俗话和”红日出云霄”之类的喜庆语,都与这个老年贵妇的身份相符。“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得也风趣,又表现了贾母好热闹的个性。
接着薛姨妈行令。
左边是个”大长五”,梅花朵朵风前舞。
右边是个”大五长”,十月梅花岭上香。
当中”二五”是杂七,织女牛郎会七夕。
凑成”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
解析一下,梅花:梅花五个花瓣,牌点也是五点,故用梅花舞来答对。
十月:上句”大长五”和”大五长”共有十个牌点,故有十月梅花之对。
七夕:牌名”杂七”,故有七夕之对。
二郎:三张牌点有张”二”,一从有二郎(即巜西游记》中二郎神)之对。
五岳:三张牌都有”五”,故有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对。
薛姨妈的令四平八稳,如同其人一样,毫无特色。
有研究者认为薛姨妈所行的令,实际上隐括着她女儿和女婿的未来。“梅花”两句含义稍晦,“织女牛郎”就十分显豁,“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难道不是“宝二哥哥”弃家访名山、入空门的隐语么?
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令都显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而林黛玉无意中显露的“淫词禁书”,又引发了薛宝钗后来对林黛玉的劝导,让林黛玉对薛宝钗终于放下戒备心,二人惺惺相惜。这是后话。这次宴会的娱乐担当刘姥姥的牙牌令也值得多加关注:
牙牌令之刘姥姥
左边‘四四’是个人。
--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
--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
--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这副牌左边是“人”牌,中间是上三下四,右边是上一下四。第一句“是个庄家人罢”,有人了。第二句“大火烧了毛毛虫”,这个意象虽有,也是粗人的话,三点像毛毛虫,四点红像火焰。第三句“一个萝蔔一头蒜”,还是意象,一点红像个红萝卜,四点红像一瓣一瓣长在一起的蒜头。第四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有花了。刘姥姥都是粗话,当然与其身份有关,但作者在最后一句中是用了民间一个歇后语“花落结个大倭瓜,看也看了吃也吃了。”反映出刘姥姥实用主义作风,这就是《襄阳记》中那句:“视时务者为俊杰”。
象刘姥姥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就很难肯定其所指,也许它也是“树倒猢狲散”情景的象征,因为贾府之中确实不乏“毛毛虫”那样的人物,他们将来的下场,刘姥姥将作为见证。
从牙牌令可以中国酒文化有更多了解,其实学学这个,引入语文课堂,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语文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