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喻的《人生算法》中,“九段心法”和“十八关挑战”两大核心版块涵盖了我们人生历程中最常见的那些场景和主题,让你在智力和情感的探险游戏中,学会利用概率思维做好决策,跨越出身和运气,实现富足与自由。
十八关挑战
在针对内部自我世界的不确定性,给出了九段心法之外,作者还针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给出了18个人生难题的应对方案,帮助我们用概率思维,拆解人生的“元问题”。
这18个人生难题,分别是:片面、狭隘、模糊、侥幸、宿命、追悔、非理性、冲动、犹豫、武断、情面、霉运、孤独、爆仓、迷行、无知、衰朽、贪婪。
这里面,包含了我们可能一直含混不清的概念,也包含了不少陌生名词,但一个个了解下来,你就会发现,很对应对策略和算法,会颠覆自己的认知,就像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一样,让自己拥有成为人生赢家的勇气。
下面,我们拿“贪婪”一词举例。
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决策?如何找到人生定位?
很多人认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事实上,人生还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条件中,如何才能避免因为贪婪而失去太多,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作者给出了一个“半径算法”。
三个同心圆,最里面的圈子,是行动半径;中间的圆圈,是能力半径;最外围的圈子,是认知半径。
而圆圈的外面,则是未知的世界。
“半径算法”,就是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行动半径。
首先,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宽。
了解越多信息,视野就越宽广,也越容易跟上世界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反之,就容易视野狭隘,被世界抛弃。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故步自封,井底之蛙”。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认知半径。
其次,能力半径要尽可能明确。
能力半径,其实是能力圈的概念,指的是力所能及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你拥有的能够超过平均水平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说是专长。
有句话叫“眼高手低”,很多人能够做到扩展认知,能力却往往跟不上,就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明确自己的能力半径,尽可能做好能力半径之内的事情。
巴菲特能够成为世界首富,就因为他一直选择自己能力半径之内的领域进行投资,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财富复利。
最后,行动半径要尽可能小。
每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什么都想要,最后就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这和上述明确能力半径,做好自己的专长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简单动作,能够大量重复的结果,就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的成功。
我们走进一家餐厅,如果看到餐牌上什么菜系都有,大约就知道这里的菜都一般般,饱腹即可。
而当我们特别想要吃一个菜品时,找一家专门做这个菜品的特色店,出品一般都不会差。
日本的寿司大神,一生专注做好寿司,他的学徒,光是学习手握米团,就需要花费几年的训练。
而行动半径作为最里面的圆圈,半径只要大一点点,整个同心圆的面积就会增加很多,我们要考虑的东西成倍增长,想要成功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如果想成为“行动圆圈”的专家,最好就是减少行动半径,专注做好自己的细分领域。
尽管看起来,现在是不确定性在统治这个世界,但我们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我们依然要努力去掌控自己的未来。
找到自己长期去做的那一件事,也就是行动圆圈里的事。
很多时候,一个人一辈子本质上只能做一种事情。
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说过: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还不如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专心做好这件事,以求独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