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信阳焦点团队的第十次读书会,是由张爱平老师主持的,张老师第一次参加我们的信阳焦点团队读书会就接棒主持,也给我们也带来了这么丰厚的见面礼,真的也感慨各位老师的高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的热情,那么张老师声音甜美,主持沉稳大方,承上启下,赞美赋能,“水引子”的作用杠杠的,为张老师点赞喝彩!!
那么今天,读的内容不多,主要是本书的一个架构和使用,也读到一部分人关于焦点解决在情绪议题中的运用。那么大家也更多的去探讨,关于情绪焦点是怎么对待的?那么有些流派会认为,焦点解决不探索情绪,那不探索是否能带来效果,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
那么,有刘彦老师的,精彩的提问,也能引发更多的小伙伴们的热情的探讨和分享。那么我对于,情绪的理解是,所有的情绪都是来帮助我们成长,那么情绪呢,也跟我们的需求相关,但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期待没有实现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多的情绪:或者是委屈,或者是气愤,或者是失落或者是伤感,或者是失望或者是痛苦。那我当我们有了很多很多情绪的时候,我们很迫切的是想找人倾诉,是想被听到、被看到、被理解、陪伴和支持。而不是说就像是平时我们有了什么样的委屈、生气或者是纠结的事情,想找朋友倾诉一下,然而朋友呢,1,轻视。我们的问题,你这都是什么事儿啊?都不是事儿。2,比较。之前我都比你这还要怎么怎么样的事儿,我都没有什么什么样的反应。3,建议。我跟你说呀,你就别把它当回事儿,别想那么多。4,指导。我要是你,我就对他怎么怎么做,我就怎么怎么去对她说。那么这么一通下来,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可可能感觉到,心里更难受了更堵了,因为我们的痛、我们的苦没有被看到,反而被否认、评价、指导、建议。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内在有很多情绪的时候,无论你给他说什么,他都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他的内在充满了这些负性情绪的垃圾,当他没有充分的倾诉,和找到出口的时候,他是没有任何的空间,去容纳和接受这些建议、指导、批评的。也就像张老师分享老师曾经说到的,当一个人嘴巴在张开的时候,他的耳朵是在闭着的,他需要的是说,是倾诉,是宣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静静地听他说、陪着她,用理解的眼光看着他,用鼓励的眼神等待他,欣赏的目光陪伴他,也会有适当的一些回应。那么当他倾诉的差不多的时候,他的情绪也就慢慢的放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再给他一些,焦点的问话,让他更多的反思,也给他重新建构,让他看到这些负向事情、负性情绪背后正向的意义,才可能慢慢的积蓄自己的希望感和力量,慢慢的去梳理,找到自己的资源,自己想要的,找到自己行动的一小步。
那其实我们在平时跟孩子的交流中,当孩子有很多的情绪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给他更多的建议和评价,其实,当他情绪慢慢放下的时候,他就有可能会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试着去接纳他、陪着他,他也就会更快的把这些情绪找到出口。
那其实关于共情和陪伴的例子很多。记得有一位老师分享过,有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特别着急于家里边儿的个病人,每天会把自己当做一个蘑菇,打着一把黑伞,蹲在墙角里不吃不喝,也不动,那么家里人就特别着急,但是想了很多的办法都没有办法说服他,他不是一个蘑菇,所以家人就很担心他的健康。那么当他们找到这个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这个咨询师就也拿了把伞蹲在他的旁边,那么,蹲了好久,这个病人就问医生,你也是一只蘑菇吗?他说是呀,我也是一只蘑菇呀,那么,又过了一会儿,这个医生呢就站起来找水喝,去找东西吃,那么这个病人很奇怪,问他:蘑菇也需要吃东西吗?蘑菇也需要喝水吗?那么医生告诉他,嗯,当然啦,蘑菇是可以吃东西的呀,也是可以喝水的呀。那么这个病人呢,也就站起来,去找东西吃,去喝水了,也就是说,他家里的这个困扰都解决了,这个担心,那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说当你能成为他一伙的,能成为他的同类,那么你的言行、你的做法,才可能影响到他,这可能就是最好的陪伴吧。
那么另外也有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也就是说,一个小男孩,他放学以后回家回的特别晚,他妈妈问他,你今天怎么回的这么晚?那么这个孩子说,嗯,因为我路过我们邻居家,看到老爷爷家的老伴去世了,他特别伤心的在院里哭,那么我也就坐在他旁边陪着他,他妈妈问他,哦,那你是怎么劝老爷爷的呀?孩子说,我没有劝他呀,我就是陪着她一起哭,那后来,老爷爷慢慢的不哭了我才回来。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个孩子真的是会特别会陪伴的,因为那种情况下,无论你劝他什么,可能老爷爷都听不进去,而他在旁边陪着他,就是最好的爱和支持。有大家共同的探讨,我们的书才会,从一个个生硬的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感谢各位小伙伴们,共同抱团读书,相信我们一起,能走的更远更远。